(记者 顾武)最近一段时间,在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凯飞装配车间”里,最忙碌的是一位戴眼镜的年轻小伙子,即便午休或下班时间,也经常能看到他在机器设备上敲打焊接的场景……原来,他正在为9月份代表上海和厂里参加全国铆接技能大赛而刻苦钻研。据了解,这位名叫赵乾坤的年轻人,是上海行健职业学院2015届毕业生,进入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虽然仅3年时间,却已经连续五次获得车间和全公司技能比赛第一名,成长为一个出类拔萃的“大飞机”制造行业优秀工匠。
出身书香门第却爱摆弄机器
赵乾坤的家庭,从外公,到舅舅、父母,都是中小学教师,可谓典型的书香门第。然而,赵乾坤却是一个好“动”不爱“静”的人。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喜欢拆装家中的各类电器用品,“家里的收音机、电扇等小家电基本都被我拆了个遍,虽然有的时候电器组装起来后,发现还多了一两个零件没装进去。”高三那年,由于赵乾坤动手能力出众,在得知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与商飞公司合办的飞机制造技术专业正在自主招生的信息后,班主任第一时间通知了他。
“了解到毕业后能进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制造飞机,我当时就定下了去考的决定!”赵乾坤说,他一直就对在天空展翅飞翔的飞机颇感兴趣,如今有机会与飞机结缘,绝不放弃。然而,他的决定却遭到了担任中学教师的父亲反对,父亲希望他继承书香世家传统,考一所像模像样的本科大学,毕业当白领知识分子。但赵乾坤决意要“造”大飞机,便动员一向支持他走自己道路的母亲,一起做父亲工作。经过反复“较量”,最终父亲松了口,支持了他的决定。2012年,赵乾坤如愿进入行健职业学院就读。
“飞机班”学习如鱼得水
在行健职业学院“飞机班”里,动手动脑实践能力强出其他同学一大截的赵乾坤,自然而然地当选为班长。“他上课永远坐在第一排,不懂的问题都会追着老师问。”专业课教师王永对赵乾坤印象十分深刻。而一旦走进车间上实训课,赵乾坤会一头钻到实训室里,午休时间也从未休息。觉得实训室的工具不称手,他还自己买来一堆工具,将部件做到最好最精致才罢休。一提起赵乾坤,实训课的老师都感叹:“从来没有碰到过学生自掏腰包买工具来实习苦练的,这样痴迷学技能的学生不知以后是否还会有。”辅导员虞国铭、全班同学也对赵乾坤赞赏有加:每到学期末,他总是把复习要点详细记录下来做成资料,分发给每个同学,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老班。由于学习勤奋优异,赵乾坤在校期间便获得了《全国计算机一级证书》《中级钳工》和《中级电工》等证书,还荣获“上海市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称号,并被学院中共预备党员,他在实训课做的“部件”也作为展品放在了学院的橱窗里展览。
埋首车间凭技术脱颖而出
2015年1月,赵乾坤进入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实习,他时常早出晚归,一心扑在机器上钻研业务,有时做出的产品质量比正式工人还要高,这让厂里的老师傅们十分惊讶,当他7月正式进公司工作后,许多车间都竞相要他,最终,领导将他安排进了“凯飞装配车间”工作。该车间是一个给国外组装飞机部件的车间,对员工的技术能力和责任心要求很高。2016年开春,进公司不久的赵乾坤,为了试试自己的能力,参加了车间的初级工技能比赛,竟一举拿下了第一名。一位高级技师看了他做的零件,惊讶道:“怎么初级工做得比中级工还要好?”于是,车间领导破格让他参加了中级工比赛,没想到又一次在参赛的数十名经验丰富的持工中脱颖而出,夺得冠军,为此车间给予他每月700元的加薪奖励,并吸收他为车间技能小组的成员。由于业务能力出众,赵乾坤被借调到波音平尾班组工作。他在工作中发现,班组需要在飞机蒙皮上钻超过6000个孔,钻孔后需要倒毛刺。如果使用原来的方法摇手柄倒毛刺,效率低不说,效果也不好。有没有什么更有效的方法?赵乾坤经良久琢磨终于想出一招:用慢速电钻加上去毛刺专用头,这样一个人半小时就能搞定原本几个人的工作量,从而大大提高了班组效率,这再一次让老师傅们刮目相看。
进公司短短3年,赵乾坤凭借勤奋加出色技能,已连续5次夺得车间和全公司技能比赛桂冠,并成为中级技工。前不久,他又在全国铆接技能大赛全厂选拔赛中与众多高级工同台竞技,最终获得参加全国大赛的资格。说起赵乾坤这位年轻的“大飞机”制造工匠,行健学院院长黄群、党委书记李国庆都充满了自豪感,他们为学院能为国家培养出大飞机建设培养出高素质技能人才而骄傲。据他们介绍,学院自2009年在商飞公司支持下开出飞机制造专业以来,已先后为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输送170余名合格的技能型工匠,今后还将为各行各业培养更多技能型优秀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