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北外滩最值得轧的马路之一 每栋建筑名头都是响当当的

2018-8-13 13:44:38发布92次查看
  苏州河畔,这里有曾经亚洲最大的公寓河滨大楼、远东第一厅美称的上海邮政博物馆大楼、全球第二家宝丽嘉酒店、以这个城市命名的上海大厦、入选国字号的外白渡桥,北苏州路上的建筑个个都有着响亮的名头,沿着苏州河顺流而下,遇见一个最美的北外滩......
华洋聚居
曾经亚洲最大公寓
河滨大楼
有小伙伴在天潼路闲逛时,拍摄到了这张照片,从这个角度看去,这栋现代派公寓风格的建筑特别庞大,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河滨大楼。曾经的远东第一公寓。
这是大楼靠近北苏州路的一个入口,也是南天潼居委的办公地。门楣上有“河滨大楼”四个烫金大字。门前一个绿色的邮筒很有年代感。
大楼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平面呈s型。最初楼高七层。后又加建了三层。墙体采用大块防火石棉砖。房子内部和楼道之间均铺设了硬木细条拼花地板。有完善的独立供暖系统和卫浴设备。此外,大楼里还有一个长15米、宽9米、深2米的游泳池,供中西住客享用。
你肯定想不到,这栋楼建于1935年,已经有八十多年的历史了。八十多年前,这栋楼的主人是英籍犹太人,名字叫做沙逊。1938年,河滨大楼接纳了许多从欧洲逃亡到上海避难的犹太难民。
美国哥伦比亚影片公司、米高梅影片等六家公司都曾在这里设立过办事处。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的地点是在虹口,而虹口为什么后来又成了中国电影的发轫地。
这栋楼从一开始就是华洋聚居的状态,所以楼道里张贴的居委通知,也是中英文双语版本的。可以说很有特色了。
来到二楼临窗的地方拍摄了一张苏州河,视野很开阔。北苏州路可以说一览无余。
河滨大楼的故事很多,但现在我们继续向前进发。
异域雄伟
曾美称远东第一厅
上海邮政博物馆
继续沿着苏州河顺流而下。四川北路和北苏州路的交叉口就能看到这栋建筑。它比河滨大楼的历史还要再长一点。这就是上海邮政博物馆的大楼。
这栋建筑原为上海邮政总局,又称上海邮政大楼,是上海市中国近代邮政的发祥地之一。1924年11月竣工。总体是欧洲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基座采用花岗石筑砌,几个主立面围以贯通三层的科林斯柱式列柱,气势恢宏。
在上海很少见到这么雄伟的建筑。同时这种雄伟和中国的传统建筑又有着天壤之别,反而是一股异域的风情。很多影视剧都曾在这里取景,其中就有去年很火热的《我的前半生》。
现在它是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上海市分公司的办公场所,你肯定很难想象,九十多年来,这个地方一直在做邮政行业。这也是是全国邮政系统唯一建成后一直在使用的一栋建筑。
远东第一厅说的就是这里了,站在大厅入口,左右可见呈“v”字形排列的营业柜台。白底黑花的地砖、木制的营业柜台护栏、头顶的吊灯,一切都是“复古”的模样。
四川路桥邮政支局的营业大厅在这里存在了94年了。听说每年1月5日发售生肖新票,这里排队的队伍能绕邮政大楼好几圈。
这里的邮政博物馆也很值得逛一逛,里面能看到各个年代、国家的邮票,以及很有特点的邮筒。当然也能从烽火传信到电子邮件地进行一次系统邮政行业知识科普学习。
推门出来,风景真是这边独好。
光芒四射
全球第二家宝丽嘉
宝丽嘉酒店
宝丽嘉酒店和前面介绍的建筑不同,它是北苏州路北外滩段上最新的一栋建筑。酒店年初才开业,作为全球第二家宝丽嘉,从开业之初,这里就注定光芒四射,与众不同。
站在乍浦路桥上,能看到一个现代酒店的新鲜气息迎面而来。灰褐色的外立面配色低调中又显露着高贵。总之不简单~
美国建筑界的“造梦工厂”watg团队操刀,以意大利巴洛克风格为灵感。主体建筑是一座全新的花岗岩建筑,表面由立体几何图形堆砌而成,质感很强。
远远望去,宝丽嘉和邮政大楼建筑风格上又有着某种联系。亮点在于八角塔楼,让整体看起来像教堂一样神圣。一栋红砖历史建筑与主体相连,新旧共存,寓意“古今交融”。
是不是已经发现了,这样的塔楼,在邮政博物馆那也有一个?不是很像,却没有一丝违和感。据说,邮政大楼这个塔楼也是意大利巴洛克风格。
宝丽嘉门前还有条乍浦路,九十年代著名的美食街。望望横在河上的这条乍浦路桥,真是岁月如歌。
城市印记
上海大厦和外白渡桥
上海大厦和外白渡桥
和宝丽嘉酒店不同,上海大厦则是一个老牌星级酒店了。上海大厦原名百老汇大厦,1930年由英商投资建造。建筑结构采用近代摩天大楼形式平面形状呈>-<状。据说这样的设计能解决四翼房间的朝向和采光问题。
东方明珠建成前,到上海大厦登高俯瞰市容是重要的外宾接待节目。虽然90年代后许多外宾团都安排到东方明珠,可上海大厦仍是众多外宾的最爱,因为这座大楼本身就是历史,是东西方文化的结合。
上海大厦原名百老汇大厦,像一座咖啡色的巨型山岳矗立在苏州河流入黄浦江的交汇处,黄浦江畔外白渡桥头,是外滩建筑群重要的建筑物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大厦接待了许多国家的元首、政要。1954年10月,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访华,在上海大厦俯瞰上海市容。1973年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访华,周恩来总理陪同访问上海,他是西欧大国第一位来华访问的国家元首。离沪前,双方签订的《联合公报》发表,周恩来与蓬皮杜在上海大厦共祝中法两国关系的发展。朝鲜前国家主席金日成也来过上海大厦。
外白渡桥总是会和上海大厦一起出现。好像外白渡桥从来都是上海大厦的外景。但作为“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中的一员,外白渡桥也有着自己的历史和故事。
这是我国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桥梁,所有钢材料均由英国进口,整座桥梁的技术和工艺也是由英国人完成的。是当今中国仅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桥型,是上海的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象征,同时也是上海的标志之一。
文学影视作品中,外白渡桥总散发着上海独特的文艺情调,成为这座城市的符号与象征。茅盾长篇小说《子夜》的第一个场景便描写了外白渡桥,《半生缘》《上海伦巴》和《苏州河》里的外白渡桥,浪漫里透着伤感。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影片《太阳帝国》中,二战时外白渡桥上慌忙逃难的人群和从桥上走过的日军部队,仿佛是对真实历史的再现。
历尽沧桑的外白渡桥早已超期服役,2008年3月,已逾“百岁高龄”的外白渡桥正式封闭交通。同年4月,外白渡桥除桥墩以外部分被从原处拆下,并送往上海船厂进行大修,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大桥受损部件被更换,剥落的油漆被除锈,并涂刷与原本色彩没有偏差的防水油漆。到2009年3月大桥以原貌回到原地,桥的寿命将有望再延长50年以上。
去年6月,外白渡桥上还发生了一起撞击事故,造成桥体5处断裂、变形损伤,一场紧急修复随即开展……
它是连接外滩和北外滩的节点。也是行走在北苏州路上必须打卡的网红地点。你有没有准备好一起逛起来了呢?
它带着历史气息静静等着你来品味。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