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解放日报》刊发:探路世界级生态岛建设 崇明"担当"

2018-8-13 17:23:57发布102次查看
  近日,解放日报1、2、3版关注长江经济带发展
头版刊发文章
共饮一江水,奔腾入海流
上海立足长三角全力服务长江经济带战略
共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长江奔流入海,地处入海口的上海,既是长江生态环境的“守门员”,也肩负着引领长江经济带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责任。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上海全市上下正在投入切实行动。
2017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上海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规划》,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毫不动摇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明确了到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172项具体举措。
今年,为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海已起草形成《上海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和行动目标。
当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指示,上海正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共同创新区域协同发展体制机制。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正形成合力,共同舞动,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长江入海处,牢牢守住生态环境的红线
崇明南门港,长江入海处。淡水与咸水交汇,这片曾经最适合捕鱼的“黄金水域”,今年起全面禁捕。6月,在当地渔民自愿的基础上,崇明对全域179条长江捕捞渔船进行拆解,“长江捕捞”在崇明将成为历史。
拆解179条渔船,在跨越11个省市、覆盖205万平方公里的长江经济带中,看上去那么不起眼,但“不起眼”背后却有着不平凡:从上游源头起,到入海口处的崇明岛,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贯穿始终。站在长江入海口,崇明告别的是“长江捕捞”,肩负起的则是修复长江生态环境的重任。
全面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是上海近年来立足长江经济带发展目标,探索生态文明发展新路的重要实践。目前,上海正对照世界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上制定更高的标准,落实更严的措施,致力于将崇明岛打造成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大保护的标杆和典范。按照发展目标,到2020年,崇明生态岛的森林覆盖率将达到30%,自然湿地保有率达到43%,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5%左右。
从崇明岛到上海全市,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行动正全面展开,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化工污染整治、非法码头非法采砂、入河排污口、干流岸线保护与利用检查、固体废物大排查……一系列专项行动,确保上海牢牢守住长江入海口的生态底线。
2000年以来,上海已经滚动实施了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环保投入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始终保持在3%左右,今年上海全面实施第七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
今年,上海已经启动新一轮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pm2.5平均浓度力争达到到35微克/立方米以下。在治水方面,上海围绕2021年消除劣v类水体的目标,深入推进中小河道综合整治,全面消除黑臭,全面启动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四期工程。加强固废处置管理方面,上海正在加快推动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处置,规划建设一批装修垃圾、拆房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泥浆集中干化设施。
横沙乡丰乐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站
从水到大气,都是流动的,需要每一座城市“守土有责”,更需要区域之间的携手治理,如今,从上海到江苏、浙江、安徽,生态环境建设正成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的主要抓手之一。
今年6月,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长三角区域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会议在上海召开后,三省一市很快制定了《长三角区域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协作近期重点任务清单》,明确14项重点任务,一份跨区域的“污染治理清单”迅速出炉。
环保部门介绍,这份清单中,大气方面聚焦区域柴油货车治理、集装箱转运体系优化、汽柴油统一升级、重污染天气区域应急联动和秋冬季协同攻坚等;水方面聚焦跨界河流上下游联动、开展水污染防治联合研究等;机制创新方面将重点推进信息共享机制、区域环保标准统一、落实环保领域信用联合奖惩机制等。
“三省一市环保部门正在各个领域通力合作,比如目前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报业务平台二期项目正在处于最后冲刺收尾阶段,将为进口博览会举办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上海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第三版刊发文章
探路世界级生态岛建设
崇明“担当”
崇者,高也;明者,净也。万余里长江从唐古拉山脉浩浩荡荡奔流而下,注入东海前流速放缓,在太平洋西岸造就了崇明这方高出水面的净土。
龚胜平摄
今时不同往昔——在“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大背景下,崇明已跳出“上海远郊”的站位,在更广视域、更远目标和更深思考中寻找自身新定位。如今的崇明,正把自身主动融入到全球生态文明模式创新、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上海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等大局中,在顺应大势、服务大局中展现崇明的“大担当”和“大作为”。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里是家园也是乐园
画家顾捷是崇明人,喜欢在崇明本地取景,最爱的取景地之一是崇明东滩。“十多年前我到东滩写生,画面上是一大群吃草的牛;现在我到东滩写生,画面上是一群展翅翱翔的鸟。现在的崇明东滩,真是鸟类天堂!”顾捷的感受也是其他崇明人的感受:伴随着崇明环境越来越好,在这里栖息的鸟儿也越来越多,这里是人的家园,也是鸟的乐园。
“生态”二字,是崇明发展之基,优质生态环境是崇明发展的独特优势。这些年来,崇明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着力不少,让“上海可持续发展重要战略空间”的定位越发名副其实。
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2002年就被列入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05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已成为国内外鸟类学和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不过十多年前,东滩保护区内的候鸟数量一度出现直线下滑趋势,危机不是源于盗捕猎杀,而是候鸟栖息地在被外来入侵生物——互花米草不断蚕食。
为了给候鸟们重建一个温馨驿站,从2004年起,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生态专家和保护区管理处的科研人员联手成立专项课题组,探索如何治理互花米草,最终把互花米草从保护区“赶”了出去。与鸟类打了10多年交道的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副主任马强说,在总面积240多平方公里的保护区内,如今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候鸟在此越冬或停歇。
除了“鸥鹭翔集”,崇明也是欣赏“鱼翔浅底”的好地方。在这里,有一个“中华鲟之家”——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保护基地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抢救中华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实施抢救后,基地将为中华鲟提供专门的栖息场所,让它们顺利完成各项生理调整,然后放流,让它们回归大自然。2004年以来,保护区已连续数十次开展中华鲟等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
驾车行驶在上海长江大桥上,可看见有一片水域格外干净,这便是位于崇明的青草沙水库。随着上海对淡水需求的日益增大,占地约70平方公里、容量为4亿多立方米、相当于10个杭州西湖的青草沙水库改变了上海大部分自来水原取自黄浦江的格局,如今该水库已占上海原水供应总规模的一半以上。
生态和产业并行发展,百姓拿红利
生态好是好,能否吃得饱?十余年前,这是不少崇明人心中的疑惑,但如今发生在崇明的种种案例已经证明,好环境确实可以“当饭吃”。重视生态,不是不发展产业,而是要发展环境友好的、和生态保护方向一致的产业。
开车拐上崇明前竖公路,眼前遮天蔽日的水杉林把柏油路遮得晒不到一点太阳,路边民宅外墙上还画了各种“后现代”风格的墙绘,显得颇为洋气。这里是崇明竖新镇仙桥村,优美的乡村风光让这里几乎见证了中国民宿发展的全过程。早在近十年前,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的一支团队就在这里探索“桃花村试验”,这个带着点乌托邦名字的试验,被人们称为是村庄版的“田子坊”或“八号桥”:“城里人”在这里租下几十亩土地进行各种创意设计,包括开发田间民宿。发展至今,全村已经有16家民宿,经营主体也不只有同济大学团队一家,今年全村的民宿有望增加到20多家。
仙桥村党支部书记管仕忠说,发展民宿产业不只赚钱,而且多赢:“经营主体有盈利,老百姓的闲置房屋整体出租,一年有三万元左右的收入,而且按照合同每三年都会有一定涨幅,有的百姓租掉房子之后还在民宿里打工,还能领一份工资。对村里来说,民宿项目可以整体提升环境,还提升了村里的知名度,吸引了更多市场信息、城市资源流入农村。”
张龙摄
民宿是2.0版的农家乐,3.0版的农家乐叫“开心农场”。依托崇明的生态资源禀赋,一年多前,崇明首家开心农场“香朵开心农场”在庙镇合中村开业。开心农场是由政府部门统一规划设计,引入外来资本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实现“统一组织、一体化发展、专业化管理、规模化经营”,符合“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路径。崇明对经营开心农场的要求很高,经营者须以租赁房屋或吸纳农民入股的方式,获取当地10户以上连片农宅使用权,存量房屋多于50间,签订使用合同期限在20年以上;要在农宅周边租赁100亩以上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项目建成后要吸纳10名以上当地农民就业。
目前,“香朵”有林果采摘区、农耕体验区、鸡禽观赏区等多个功能区,还有10多栋由闲置民居改造成的英伦风情乡村别墅。经营人员说,村民也分享到了开心农场发展的“溢出效应”,不少人与农场签订定向供应单,在为客人提供生态、绿色食品的同时,促进崇明糕、黄金瓜、西红花、翠冠梨、时令蔬菜等农产品的销售。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