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法院倾力执行 工伤老伯188万元赔偿款赔付迎来曙光
2018-8-13 15:16:53发布83次查看
“真不知道活着的时候还能不能看到这笔钱啊,”因伤长期卧床的沈老伯红着双眼,几度哽咽,消瘦的双手紧紧握住执行员刘凯的手。
在长达数月的执行过程中,沈老伯的这句话时常萦绕在崇明法院执行人刘凯的心头。
炎炎夏日,冒着高温,执行员多方奔走,积极协调。努力终于得到回报,这起涉及188万元人身损害赔偿款的执行迎来曙光。
188万,你没看错!!!
且听小编慢慢道来。。。
案情回顾
2016年2月,沈老伯在居住地附近的电器厂打工,在车间加工产品时发生意外,头颈部倒伏在车床上造成重伤。
经鉴定,沈老伯颈椎粉碎性骨折,其伤情构成一级伤残,瘫痪在床,需要长期护理,病情有日趋恶化的倾向。由于赔偿数额巨大,沈老伯未能与电器厂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意见,故提起诉讼。
2017年7月,经法院调解,电器厂同意赔偿沈老伯医疗费、护理费等合计188万元。但是,电器厂迟迟未能履行义务,2018年4月,沈老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横生波折
上海崇明法院执行局对这起案件高度重视,将其纳入涉民生执行“绿色通道”,执行员第一时间与电器厂取得联系,实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并要求电器厂进行财产申报。
在执行压力下,电器厂支付了20万元。之后,电器厂就不再支付任何款项。内心焦急的沈老伯及其家人多次致电执行员,诉说生活困难,情绪较为激动。
然而,根据财产申报显示,电器厂仅剩一些机床等加工设备,其估值远不足以偿付沈老伯剩余的赔偿款。不仅如此,该电器厂已经不再经营。这让案件的执行陷入困境。
峰回路转
正当沈老伯一家为赔偿款焦急时,案件的执行似乎有了一线转机。
原来,经过执行员的仔细调查,得知该电器厂厂房将被拆迁,即将获得一笔不少的拆迁补偿款,完全可以足额偿付沈老伯的赔偿款。
但是,上天偏偏又和执行人员开了个玩笑。原来,当执行员到拆迁公司要求协助执行时,发现该电器厂名称与拆迁公司登记的企业名称并不一致,使得拆迁公司的协助执行面临障碍。
柳暗花明
“如果能证明是同一家企业的话,我们肯定会积极配合法院执行,”拆迁公司的工作人员这样说到。
一想到沈老伯的现状,执行员丝毫不敢懈怠,马不停蹄地前往相关部门查询企业登记材料,同时积极联系企业所在地的村、镇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得知拆迁公司登记的信息是电器厂的历史用名。
经过不懈的努力,执行员成功取得了相关证明,从而为赔偿款的执行铺平了道路。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