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曹家渡忻康里550多户居民告别"蜗居"
2018-8-7 10:14:37发布107次查看
115街坊旧改居民集中搬家现场
“小妹,真是不舍得和你分开”“二阿姐,别哭,过几天就来宝山看你”……搬场车出发前,30多年的街坊邻居相拥而泣。这是烦恼,更是幸福的泪水。
8月5日清晨,一辆辆身披彩旗的搬场车驶入康定路上的曹家渡街道忻康里,寂静的小巷一下热闹起来。锣鼓声响起,一对舞狮随着鼓声摇头摆尾,为居民们求吉纳福。当天是静安区115街坊旧改居民集中搬家的日子,550多户居民即将告别逼仄的老房,奔向美好的新生活。
静安区领导安路生、陆晓栋、陈永弟等来到现场,为集体搬迁的居民送上祝福和问候,恭贺乔迁之喜,希望大家今后生活蒸蒸日上。
居民对旧改期盼高
115街坊房屋征收范围为:东至康定路1299弄、西至康定路1403号,是静安区今年第一块旧改基地,待征收房屋面积19195平方米,共涉及568证,其中居民552证、单位16证,涉及户籍人口2600多。街坊内多为70年以上的老式旧里房屋,房屋结构严重老化,有重型卡车经过,房屋都要抖一抖;居民大多没有独用厨房,全部都在使用手拎马桶……
居民马阿姨抱着2岁多的孙子感慨万分:“我嫁过来在这里住了30多年了,20多平方米的通间一家人挤在一起,屋子又小又破,烧饭上厕所都在房间里,楼上打翻水壶马上漏到我家,四代同堂实在挤不下了,儿子孙子只能借在外面住,总算阳光照到我们了,等到了旧区改造。”
69岁的陶老伯,原先与母亲一同居住在115地块,其他兄弟及子女从外地回沪后户口虽然回来但住不进来,15平方米的房屋有9个户口,母亲过世后兄弟间因为住房还有了摩擦。115街坊征收拉开后,家里人反复协商达成了一致,陶老伯最后选了嘉定南翔的一室户,开开心心成功签约。
随着房屋日益老化,有条件的居民纷纷搬离,地块内房屋出租比例超过60%,租房人员主要以外来中低收入者为主,人员流动大、管理难。据不完全统计,该地块内有重大病患者40多人,残疾人员120多人,孤老41人,享受低保11户,高龄纳保及城居保12人,一户多残、重残、孤残等现象突出,社区特困服务需求量大。
多方协调为民解忧
“居住条件差,居民盼望改造的呼声强烈。”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说,115街坊是曹家渡街道辖区最后一块成片旧里房屋,此前曾多次传出要启动旧改征收的消息,但因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实现,居民看着地块周边其他的新建商品房拔地而起,难免情绪起伏。
为了能从根本上解决居民的生活和居住困难,静安区委、区政府一方面积极做好在住居民的民生服务和安全保障,尽可能帮助居民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和困难,同时多方协调、筹措资金,将该地块的改造工作列入区政府实事项目,急百姓之急、解百姓之忧,帮助居民改善居住条件,于今年4月正式拉开了静安区115街坊旧改项目的序幕。
据悉,经过方案征询、评估公司选定、居民座谈会、听证会、看房、摸号、选房、签约等一系列工作。“二轮征询”即7月29日签约首日居民签约率达99.09%。
阳光征收公开透明
为宣传好“阳光征收”政策,旧改指挥部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宣传载体,除了横幅屏、宣传栏、触摸屏等传统方式,还特意开通了“曹家渡征收”街道微信公众号、引进了“e征收”app,第一时间将征收方案、安置房源、工作进程、活动安排等居民关心的重要信息推送给居民。
街道、居委和静安第三征收事务所组成工作小组,一家家上门进行解释与动员,消除居民的疑虑。居民王先生在征收之初,对旧改存在不配合和不满情绪。工作组多次上门慰问,关心其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带去最新的旧改信息并做详细解释。经过与其家属及其本人反复沟通,宣传政策后,他从不配合转变为积极支持旧改工作的“领头人”,在第一时间内完成了签约。
为方便居民及时获取准确信息,指挥部将居民接待窗口前移,邀请居民区老书记、“老法师”和两代表一委员等加盟,集合司法、民政、人民调解等各方资源,现场提供咨询和监督,积极做好家庭矛盾调解、帮困帮扶等工作。同时,成立115街坊旧区改造临时党支部和机关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党员和志愿者的战斗堡垒作用,做好群众工作。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