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当我们在关爱儿童成长的时候不能忘了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困境儿童。截至今年6月,长宁区困境儿童共283人,其中包括因贫致困儿童272名、因残致困儿童8名、监护缺失的儿童3名。
长宁区委、区政府历年来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始终把儿童发展放在优先位置。用实际行动为长宁的困境儿童建了一个温暖的家,并全力保障困境儿童生存、发展、安全权益。
设立困境儿童临时照护室
按照就近就便原则,有效利用社区现有设施资源,每个街镇与一家公办社会福利机构对口签订合作协议,设置一间相对独立的困境儿童临时照护室。一旦发现遭受监护侵害、无人监护或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的困境儿童,由街镇及时联系对口社会福利机构安排单人单床,经同性别的志愿者、专业人员同住照护,做好临时监护照料工作。如此,通过项目化的运作,不断储备专业力量,预排保障应急资金,为帮扶困境儿童提供高效到位的响应支持。同时,按照分类分层原则,对3周岁以下困境儿童,由市儿童临时看护中心委托临时照料。
整合各类资源帮助困境儿童
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通过慈善捐赠、志愿服务等方式,从经济、生活、情感等多方面参与困境儿童关爱工作,促进社会帮扶资源向儿童福利领域汇聚,保障困境儿童的社会参与权。比如,开展“爱心传递”一对一义务家教慈善助学活动,动员大学生与困难家庭中小学生结对帮扶;开展“金秋圆梦,爱心助学”教育帮扶项目,补贴低保家庭高等教育阶段学生学费;打造“七彩夏日,乐学成长”品牌,组织困境儿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上海青聪泉儿童智能训练中心、上海晨语儿童康复训练中心为自闭症儿童、残疾儿童养护、康复提供专业支持;打造特殊家庭儿童“艺术护照”,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艺术的大门。
为困境儿童提供医疗救助
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中心
“四医联动”一站式医疗救助是长宁区民政局创新发展品牌项目,曾荣获上海市社会建设十大创新项目、上海市民政局创新发展典型案例一等奖,项目经验获得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肯定及转发。项目旨在通过变医疗费用“先垫付,再报销”为直接减免,将个人所需承担的定点医疗机构中发生的自负医疗费用降低至5%-10%,从而为低保、低收入、“因病致困”家庭中的儿童、孤儿等困境儿童切实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妥善安排成年回归孤儿
抓好成年回归孤儿安置工作“六个一”。即落定一个户口、落稳一份工作、安置一处住房、制定一份关爱计划、结对一名社区志愿者、建立一份成长档案,该举措得到市政府领导肯定。截至2017年底,已有16名成年孤儿安居长宁,累计安置经费达1408万元。
加强未成人的法律援助
由区民政局牵头健全困境儿童个案调查评估和部门会商机制,街镇落实帮扶政策,重点关注临时监护照料期间儿童的成长需求。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与社会保护的配合衔接,健全困境儿童和涉案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机制。2014年9月,长宁区法院少年庭公开审理了上海市首例撤销未成年人监护权案,充分发挥长宁区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律师志愿团在未成年人维权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