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抗癌食物吗?美国药理学博士说这是伪科学,那该如何预防癌症?
2018-7-23 11:46:02发布79次查看
有没有神奇的抗癌食物?怎样的生活方式能减少患癌风险?昨天,上海科普大讲坛“我不是药神:到底怎么吃才能预防癌症”在上海科技馆举行,杜克大学分子癌症生物学博士李治中、宾夕法尼亚大学药理学博士张洪涛介绍了癌症和抗癌知识,让观众认识到:大约一半的癌症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避免。
李治中告诉观众,癌症的出现有两个因素:基因突变和免疫逃逸。健康的人体细胞演化成癌细胞是一个渐变过程。细胞中存在2万多个基因,要形成癌细胞需发生多个基因突变。癌细胞在形成后若躲过了免疫系统的“抓捕”且越来越壮大,就会导致癌症发生。
过去科学界认为,癌症是由于癌细胞失控生长,主要的治疗手段为放化疗,但这样会连同健康的细胞一起杀死。此后,科学家研究癌细胞基因后发现基因突变的规律,因而产生靶向治疗,把癌细胞中特异的癌变基因视为“靶标”,通过药物“打靶”破坏癌细胞。“最近20年,科学家发现免疫逃逸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出现了免疫疗法。”李治中说。
名以食为天,如何通过“吃”来预防癌症呢?“如果存在一个抗癌食物排行榜,哪些食物能够上榜?”张洪涛一开讲,就向观众抛出这个问题。打开百度网站,搜索“抗癌食物”后会跳出“十大抗癌食物排行榜”,南瓜、胡萝卜、橄榄油、菠萝等赫然在列。还有多条信息显示,红薯的抗癌功效排名第一。
然而,这些信息在张洪涛眼中是伪科学。他告诉观众,并不存在神奇的抗癌食物。“互联网上存在相当多的伪科学,许多健康类书籍中也存在类似问题。”如何辨识这类伪科学信息呢?张洪涛说,这些信息往往都强调“包治百病”,极端夸大一种普通食物的功能,例如“绿豆治疗百病”“喝茶能防癌”等。“喝茶的确对身体有好处,但这也是有前提的。喝太烫的茶经常刺激食管,反而会增加食管癌的发病率。”
通过饮食来提高免疫力,以此预防癌症是科学的吗?张洪涛表示,免疫力并非越高越好,过高反而会引发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等情况,最好的状态是免疫平衡。“预防癌症不需要整体提高免疫力,而是要提高对癌细胞的免疫力,但这很难通过饮食来解决。”张洪涛还提醒观众,在一般情况下,人体无需服用维生素、抗氧化剂等保健品。“一些保健品中还会存在重金属污染,反而对健康有害。”
与其迷信抗癌食物,不如改善生活方式。张洪涛说,大约一半的癌症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避免。抽烟、经常喝酒、缺乏运动、不良饮食习惯、慢性炎症等都将增加患癌风险。他建议公众养成日常运动的习惯,这能减少食管癌、肺癌、肾癌、骨髓性白血病、结肠癌等10种癌症风险。而根据中国营养协会推出的“平衡膳食宝塔”,要增加水果、蔬菜、鱼肉的摄入比重,注重食物的多样化和营养素种类的齐全。“烟要戒,酒要少,膳食平衡很重要,致癌物质躲开了,日常运动感觉好。”张洪涛用一句顺口溜总结了他的防癌观点。(作者:俞陶然 吴佳妮)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