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4日,在重德楼210会议室召开2017年立项校级课题阶段汇报会,课题立项主持人和全体科研员参加,会议由科研与课程发展中心主任、特级教师史莉莉主持。
2017年立项校级课题共14项。会上,王肖莲、胡闵爱、杜邮昌老师作为代表逐一就课题进展情况和心得作了交流,每一位老师都精心准备了发言内容。
王肖莲老师分享基于“arduino程序控制”课程的课题研究成果。王老师依托基础课程,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把课题的选择开放给学生。王老师为学生提供项目的参考,让学生们自主选择,部分学生在推荐的项目中加以改进,另一部分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设立项目。选定课题之后,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王老师为学生提供试验报告的模板,引导学生们规划课题的研究,每次活动要求学生有计划地完成一个任务,合理安排好时间。王老师根据学生需要的元器件进行分组,提供必要的操作规范与流程,如查询资料的方法等,组内学生通过相互交流能更好地了解元器件的使用。目前学生已完成课题中期报告,录像存档并聘请专家到现场指导,专家的评价和反馈对学生的课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通过组织模拟答辩,学生的课题在不断的调整和摸索中进展顺利。此外,王老师也积极推荐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大赛,包括交大杯单片机活动等,有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胡闵爱老师与大家分享两个课题,课题《面向自主学习的高中信息科技微课程建设》的选题源于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课堂效率需要提升,希望通过微课程的设计,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按需要选择性学习。目前通过基于微视频的知识点课程进行了初步的测试。课题《基于信息化测评系统开展自主学习的研究》,尝试将结论性评价转化为过程性评价,多次测评得到最终评价。基于学科基本要求,建立规范化的题库,题库系统能根据考试命题策略来生成试卷,明确考察的知识点,学生完成答卷后,计算机可以快速完成评阅,减少老师的出卷和评卷的时间,提升效率。考试后可以直接得出每道题的得分率,帮助教师在试卷讲评的过程中能进行取舍,提高评价试卷的效率,学生也可以查看每道题的答案和解答。同时教师能快速了解班级整体和学生个体的情况,帮助学生平衡各学科的考前复习时间。
杜邮昌老师分享“基于新课标的中学室内体育课方案的校本探究”,选题源于雾霾等天气原因体育课必须转为室内或体育馆内的教学困惑,在界定核心概念,即室内体育课的概念之后,进行文献整理、收集资料,杜老师分别设计学生问卷、教师问卷和专家访谈提纲,从不同纬度了解学生对体育课的期待。从学生调查问卷情况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对室内体育课较期待,但对于不喜欢室内课的学生,杜老师进一步调查其原因,结合数据反馈出主要问题有课堂内容、上课形式和上课场地等。学生比较期待室内体育课的上课内容为体育实时、体育比赛欣赏、传统项目介绍、技巧策略等,可以看出学生是从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的。其中初二学生对体育考试的意识比较强烈。由此得出主要结论:目前室内体育课没能充分利用场馆,教室内器材不足,内容单调安排较随意,老师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史主任表扬老师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能发现自身不足,不断学习,突破难点,提升自身教科研能力。相信老师们通过研究课题,今后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探究课题,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力;教师们都要鼓励学生们勇于展示自我,参加市双新平台、课题第三方认证、创新大赛等竞赛答辩,提升综合素质。
最后,史主任鼓励课题主持人立足课堂教学,提升科研能力,合理安排好时间,和组内成员一起继续进行课题研究,在下学期做好结题工作。
(摄影:朱元苑;责审:郑亚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