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大世界看遵义非遗:"竹编包"高大上" 草鞋很洋气
2018-6-29 9:58:58发布73次查看
立体瓷胎竹编和竹编包
东方网记者王永娟6月28日报道:还记得竹编姑娘杨昌琴吗?这个来自贵州赤水的90后姑娘,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拎着自己的竹编水杯走上了人民大会堂里的“代表通道”,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贵州立体竹编这门工艺。而今,杨昌琴的“极竹堂”借助“遵道行义·醉美遵义”城市文化体验周,出现在上海大世界,把精美的立体竹编产品带到了上海市民的家门口。与竹编产品同来的,还有遵义的时尚“草鞋”、竹雕、油纸伞、刺绣和蜡染壁挂等。
立体瓷胎竹编
在上海大世界3楼展位上,竹编展品琳琅满目,细细的篾丝在两位秀美的姑娘手中灵动地盘绕,和姑娘手中的杯子紧紧贴合,一个精美的杯套即将成形。这就是杨昌琴研发的立体瓷胎竹编工艺。她的瓷胎竹编,以现代生活中用的酒具茶具为基础,在上面配以竹编,赋予瓷器全新审美视觉体验和文化内涵。不仅给杯子增加了防烫的功效,更改变了杯子的触觉,增添了新的生命力。
赤水竹编是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承人,杨昌琴一直在探索如何让非遗真正做到“活态”传承,让传统手工技艺回归生活,甚至引领生活。如今,杨昌琴做到了。除了立体瓷胎竹编、竹编画等,这次他们还把竹编包带到了上海。精美竹编搭配优质牛皮,无论从造型、工艺、质量都堪称上乘,引得许多热爱时尚的姑娘都留恋展位前,拿在手中不断把玩,啧啧称叹,认为不仅不输国际大牌,还别有一番风味。“我们的竹编包特别受上海顾客的欢迎,曾经有人一次买了三个,说要拿来送人。”守在展位前的杨昌琴的妹妹告诉记者。
黎彩芬和她的“草履”
这种创新性的传承,不仅让赤水竹编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也让当地部分竹农过上了好日子,由杨昌芹创立的竹艺公司——极竹堂,已由一个小加工作坊发展到公司化运营,带动当地20余名留守妇女就业,年营业额已达到300多万元。
同样让记者感觉耳目一新的还有黎彩芬的“草履”。这种在“红军草鞋”基础上华丽重生的鞋,在大世界很受欢迎,一会儿功夫就卖掉了三、四双,而且购买者都是年轻漂亮的小姑娘。这让黎彩芬非常高兴。这个90后姑娘让人们印象中粗糙、简陋的“草鞋”和时尚、个性联系在了一起,学过绘画的黎彩芬,以苎麻为底,以布艺、丝带、皮革等材料的手工编织为面,让产品既保留了“草鞋”本来的民族底色,又增添了时尚气息。她的绘画功底,让产品的色彩搭配非常赏心悦目,一双鞋可搭配几种颜色不同的绢花,消费者可以根据当天衣着的颜色来决定搭配哪种颜色的绢花,可简洁休闲,可甜美妩媚,可谓心思巧妙。
来自遵义的刺绣和蜡染壁挂
要完成一双草履需要有38道工序,黎彩芬把它们分工给不同的人操作,实现手工工艺品的“流水线”生产。当地的一些老年人、残疾人、精准贫困户成为她的农闲“兼职工”,一个月下来有两三千月的收入。现在黎彩芬“草根艺苑”的产品在当地的一些旅游景点都有销售,而且势头很好。她表示,很想接下来将扩大规模并开发新产品。
非遗的活态传承,如今每天上演在上海大世界,非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了最直接的体现。不仅如此,此次“遵道行义·醉美遵义”城市文化体验周还即将带来遵义大健康产业推介会、遵义市红十字贫困家庭重大疾病人道救助公益基金上海行、遵义特色产业合作推介会、遵义沪遵旅游联盟成立大会暨遵义旅游宣传推介活动、遵义文化风情展演、遵义农特产品展销展示、遵义文旅主题风光展、遵义非遗文化展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动持续至7月3日,将全方位、多维度展示推介遵义城市文化品牌。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