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大美徐汇!荡过这2条马路,老上海人的生活才算完整!

2018-6-22 9:09:38发布89次查看
  上海是一座具有双面魅力的城市
马路就是其兼具颜值与实力的门面担当
她既可以像南京路一样人声鼎沸
也可以像武康路一样静谧安宁
既可以像淮海中路花天锦地
也可以像复兴西路一样淡雅脱俗
上海的马路,总是不断的给人创造惊喜
眼下正值炎热的夏季
花生更喜欢逛一逛
与世无争的武康路、梧桐繁茂的复兴西路
复兴西路&武康路
这两条马路聚集了上海众多的名人故居
可能你不经意间经过的陈旧民房
都曾是震惊整个上海滩的大人物住过的地方
两条马路,文化气息都十分浓厚
安静的与世无争,素雅的让人心疼
武康路上:名人故居里爬山虎占领正面墙,在阳光的滋润下成了最美的拍照圣地。反光镜下的梧桐叶子迷离醉人,原来,换个角度看上海马路也能有惊喜。
复兴西路上:街道一角木质的橱窗里别有一番天地,窗外不经意的爬山虎倒成了最美点缀。茂密的梧桐树成了街道最浪漫的保护伞,即使炎热的盛夏走在下面也有种清凉的感觉。
忙碌的剧组是这两条马路上的日常景象,她们是电视剧、电影情节里最佳的选场地。
无论是气质还颜值都一般无二
复兴西路
复兴西路是上海前法租界西段的重要街道,道路两边多为花园洋房和公寓,很有情调,由于逛的人多了,两边的洋房里开了一些小资餐馆,文艺咖啡店,特色小店等,适合来这里品味上海特色。
在以前,复兴西路还真的有一个很像是贵公子的名字:白赛仲路~处处都流淌着法式的浪漫。
现在,最令人称道的就是栽植在路边的成群法国梧桐。春见绿,秋显黄,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静美。
在复兴西路与复兴中路的交界处,就是此行复兴西路的起点。聂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雕像中聂耳高举双手,做出指挥的手势,仿佛有一首激昂的乐曲随即出现在耳畔。
一个面积很小,一眼都能望到边的小公园,竟也成了周围爷叔阿姨休闲散步的好去处,难得的热闹与寂静的复兴西路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里的建筑很难让你联想到,他们也会是一家家营业的店铺。因为无论从装修还是招牌,都简单到很难成为焦点。
这家王世让茶园大绿色大门紧闭,有需求的客户在外按门铃就会有小姐姐给你开门!(闲人免进)不过,从一扇小窗外我们也能简单的看到内里的装修并不简单,让人很好奇里面究竟是一番怎样的天地。
印象中的xx领事馆都是那种高大上的现代建筑,然而在上海这么文艺的街道上,完全打破了花生陈旧的观念,原来领事馆也可以这样有味道!
一栋乳白色墙面、黑色小窗的三层建筑,门口精气神十足的兵哥哥坚守岗位,给这条安静的马路增加了更多的敬畏之感!
类似红色的电话亭花生见得很多,但是在上海复兴路上,这种景观难得一见,因为他们不仅是电话亭,还是一座将复古的电话亭变身为漂流亭、名人亭和一本亭的读书角。
董卿的《朗读者》也曾对这些小电话亭赋予了新的意义,名人故事、上海历史在这里成为了逛马路的另一种选择。
卫乐精舍又名会乐公寓,是一幢高层公寓住宅。建于1934年,由法商赉安洋行设计,顾梦良任总监工。1994年,公寓入选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2003年,公寓列入徐汇区登记在册不可移动文物名单。(挂铜牌+不可移动文物决定了该小区比同类型价值要高很多)与自由公寓,麦琪公寓,首长公寓并称上海四大老公寓。
乌南幼儿园创建于一九五六年,是一所涉外的上海市示范性幼儿园。另外两个校区位于淮海中路和乌鲁木齐南路。
幼儿园的装修风格与街道的整体风格完美契合,三个校区也有不同的风格。
湖南街道管理站(原修道院公寓)复兴西路61号
修道院公寓建于上世纪30年代,由南北两楼组成,即由一幢二层和一幢三层的建筑组成。建筑的外观和室内装修均为西班牙式风格,保存较好。
1989年9月25日它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上海市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原名修道院公寓,很多人误解为修道院,其实与修道院无关,仅取同名而已。该公寓原为英国人密绒线厂主的住宅,现为湖南街道办事处。
柯灵故居是复兴西路上难得的开放而且是免费的参观点,这里不仅有关于柯灵的所有生平故事,还有他生活过的书房、卧室、厨房都被一一展示,是一处十分完整而真实的故居。
柯灵,中国电影理论家、剧作家、评论家。记载,柯灵先生与夫人陈国容在这栋楼203室居住了近半个世纪,在这里,柯灵构思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
既列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名录,今属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名1号楼。曾是宅乃英人威尔金逊(姓)兄妹第,是以世人多谓之“威尔金逊花园”。
建筑有较大的双坡屋顶,红砖砌筑烟囱,北立面有红色半露木构架,南立面浅黄色拉毛墙面。与街道郁郁葱葱的梧桐树形成美妙的映衬。
这座别致的小楼,就是拳击猫精酿啤酒馆,装修风格十分复古,这家获奖无数的摩登小型酿酒餐厅,自2008年成立的第一天,到如今作为一家纯正本土的啤酒屋深受酒虫的喜爱!
不出国门,就能享受到世界级的精酿啤酒,让喝不惯白酒黄酒的的老外也能在中国喝到值得骄傲的本地精酿啤酒品牌。
整栋建筑是一处精致的洋房,外面有露天座位,厅堂里有复古的摆设,每一处摆设都经过反复设计,如此才呈现出一种优雅的情调。
如果可以的话,选择坐在靠窗的位子,透过窗户,幽静的马路令人觉得分外舒心。
这栋灰瓦色的别墅里,住过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国民党高官。他那长达101年的人生起起伏伏,尝过权力巅峰的滋味,又不得不靠养鸡糊口,晚年东山再起,为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做出卓著贡献,他就是陈立夫。
这幢楼是建于1946年,占地面积663平方米,是一栋三层楼的砖木结构建筑。楼前有小花园。可惜现在都改为水泥平地。他的哥哥陈果夫则住在武康路另一头的别墅。
一代文豪巴金先生与家人就在这里居住了四十多年,而巴老的小说《团员》、散文集《倾吐不尽的感情》、翻译作品《往事与随想》以及著名的《随想录》等文学著作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园内免费观看,游客络绎不绝,爬山虎铺满整个墙面,成为了一处绝佳的拍照圣地。
故居内部不允许拍照,但是至今巴金故居内的一切遗存都深深的刻在脑海里。无论是巴金读过的书、写的书、写过的信都如此珍贵。
“思贤”意味缅怀先贤,思贤楼也是世界小学的校楼,是爱国荣校基地。整栋建筑依然秉承复古的建筑理念,这样有情调的小学楼只有在上海武康楼这样的文化基地才能看到。
教学楼的两面是不同的风格,但是拼在一起却毫无违和感,正好赶到下午放学,门口还有家长在默默的等待着,园内的学生在嘻嘻哈哈的玩耍,等待下班的家长来接。
北平研究院旧址建于1926年,巴洛克风格花园住宅,经典的巴洛克是大立柱,十分的大气。整体讲究对称美。
曾经归属上海电影演员剧团使用,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金焰、白杨,张瑞芳、秦怡等分别担任过该团团长、副团长,是新中国电影史、话剧史绕不开的重要组织机构。2003年,上影剧团迁出武康路395号,新址在虹桥路广播大厦。
走到这里,武康路也就走到了尽头,一条悠长的马路,一段奇妙的历史探索,走着走着眼前这一幕,才是来这最重要的目的之一——
武康大楼淮海中路1850号
去逛武康路,不得不提的就是已经成为上海城市象征的武康大楼了,它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原名诺曼底公寓,又称东美特公寓,始建于1924年,由邬达克设计,万国储蓄会出资兴建。
虽然有近百年的历史了,但如今看上去毫无老态,反而在轰轰烈烈的城市建设中显得既有厚重的历史感,又分外时髦。不仅成为各大影视剧的取景地,也成为市民最喜爱的景点之一。
走到这里,花生的复兴西路+武康路探索之旅也就结束了,虽然很累,但却很充实。看着一座座复古的建筑还有一栋栋名人故居,仿佛几十年的历史画面全部涌现在眼前。
此时此刻,你总会有这种感叹:上海的马路真的太神奇了,她们经得起岁月的沉淀,也经得起时间的打磨,如今依然保存完整,这是所有上海人的幸运,也是我们后代值得永恒记忆的珍贵画面。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