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浦东:以敢为人先的锐气勇做开发开放的先行者

2018-6-22 9:12:49发布90次查看
  东方网记者朱贝尔6月22日报道:当年的一张白纸,如今成为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浦东新区已建成四个国家级重点开发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外高桥保税区和洋山保税港区,目前都已进入了出形象、出功能、出效益的新阶段。
陆家嘴:第一个国家级金融贸易区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中国第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的开发区,是全国经济流量最大、服务最完善的金融中心区。林立的高楼里驻满了来自海外的金融贸易机构,每天人们来去匆匆,成了现代都市最靓丽的风景线。截至目前,从入驻企业所产生税收总量看,陆家嘴共有93幢亿元楼,持牌类金融机构830家,区域内已落户总部机构达300余家(占上海市总数20%),其中经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95家。
第一个国家级金融贸易区,这个名字源于1991年邓小平同志视察上海时的一段话,“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招棋活,全盘皆活。”“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
时任上海市长的朱镕基作出指示,必须牵“领头羊”过来,领头陆家嘴变成世界的舞台。三个领头羊是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证券大厦、金茂大厦。示范效应很快出来了,招商银行、建设银行、中银大厦、第一八佰伴,逐一抢滩陆家嘴。
28年来,陆家嘴“第一高”的记录屡次被改写,博采智慧制定的陆家嘴中心区规划,从蓝图变为现实。1994年摄影师姚建良,从当时在建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太空舱拍摄下第一张浦东鸟瞰图,而后坚持每年拍一张,他用镜头见证了浦东“一年一个样”的发展速度,也见证了陆家嘴沧海桑田的传说。
陆家嘴金融城不是冷冰冰的钢筋水泥森林,还是有温度的人文城区。目前,陆家嘴各个层次层面的院线院团高端文化、企业文化、楼宇文化、白领文化和市民文化,已经形成了“五朵金花”共同绽放的发展态势。陆家嘴“金领驿站”已成为全国“两新”组织党建和城市基层党建的知名品牌。
陆家嘴管理局局长王华介绍,根据上海市和浦东新区对陆家嘴的功能定位,“十三五”时期,陆家嘴金融城的发展目标是“一城两区一支点”:以全球开放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纽约曼哈顿和伦敦金融城等国际金融中心为参照系,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探索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金融制度体系、与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相适应的制度安排,持续推进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监管制度创新,完善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最终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金融城、世界级中央活动区、金融贸易制度创新先行区、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重要战略支点。
金桥:第一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
乘着1990年浦东开发的春风,金桥,成为了我国第一个以“出口加工区”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金桥,以金桥出口加工区的名字,站立了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色财富桥梁。
“28年来,金桥融各界之力、集各方之智,在促进开发区产业转型同时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以占浦东新区1/50的土地贡献了超过1/4的工业经济规模。”金桥管委会副主任马淑燕说,“金桥是上海能级最高、质量最好、贡献最大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是中国制造2025创新引领示范区,更是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建设的主战场、主阵地。”
金桥不断探寻转型升级新动力,在变化中勇于突破自我,让四大新兴产业和新兴城市在这里互动发展,转型经济成效显著,战略招商快步向前;重大项目相继启动,区域亮点频现;投资企业创新发展,拓展经营多点发力。
金桥现代汽车产业,是浦东新区首个千亿级产业,约占上海行业总产值1/2。建设拥有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零部件最核心技术的产业创新基地,有以上汽通用为龙头的,涵盖整车设计研发制造、汽车电子、动力系统、整车销售、汽车金融等服务体系以及新能源车整车测试、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智能网联汽车系统集成运用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吸引世界最优秀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产业汇聚于此,上汽通用、恩捷、法雷奥、海拉电子、蒂森克努伯、中移德电等一批占据全球产业链高端地位的厂商,冲击未来汽车产业的国际新高度。
金桥智能装备(机器人)产业,产值200亿左右,约占上海市1/4。以工业互联网+机器人为核心,具备本体及核心部件研发、自动控制、整机制造和市场应用、新技术产品孵化等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在工业运用、医疗、康复、特种运用等领域初步形成集聚态势。我们以雄厚的实力,驱动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形成服务机器人产业群,新松协作机器人、哈工大服务机器人、安翰医疗机器人、掣京康复机器人、弗徕威家居机器人等一批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智能机器人已集聚金桥且技术领先。
金桥是全国移动互联网视听文创产业综合实力最强的园区之一,营业收入300亿元,相关企业300家左右。拥有最完整的移动互联网视听产业链,将打造成为下一个千亿级产业。集渠道运营、集成播控、技术研发、内容原创、版权交易、电商、教育、文化等运用功能于一体,形成“龙头企业+基地+中小企业集聚”的完整产业生态体系。全国6家获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移动视频集成播控牌照的机构中有4家落地金桥。拥有中移动咪咕和中电信天翼国内最大的两家视频基地,央视与央广等国内最权威的集成播控平台,集聚电影频道、《文化中国》、凤娱科技等一批内容和软硬件提供商,让高端科技研发、文化创意在这里大放异彩。
金桥在国家级开发区中率先建立“金融科技产业园”,关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发展具有“金融+互联网”特点的、与实体经济、科技企业相结合的金融科技产业。以中新金科、释码融和等为代表的场景应用型金融科技企业,以证通股份、通联支付、富友金融、快钱支付等为代表的、全国排名领先的持牌类金融科技企业已纷纷落户金桥。
未来,金桥将以国际化的视野,加速“新旧结合、产业整合、跨界融合、企业聚合”,推动高端服务型制造业迈入更高阶段,致力成为先进制造业的全球链接中心。金桥将继续发挥上海和浦东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引领示范作用,努力打造产业转型示范区、智能制造培育区、绿色低碳实践区、城市副中心功能创新区“四大特色区”。
外高桥:第一个国家级保税区
1990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启动最早、规模最大、产业最全、辐射最广的保税区,享有“货物可在保税区与境外之间自由出入,免征关税和进出口环节税,免验许可证,免于常规的海关监管手续”等特殊政策。
经过近三十年的探索发展,外高桥保税区已成为国内经济规模最大、业务功能最丰富、效益最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其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各大保税区中居于重要地位,成为上海乃至全国重要的国际贸易基地和国际贸易中心功能的前沿。
保税区管理局副局长李兆杰表示,外高桥保税区在发展壮大国际贸易、物流业、先进制造业的同时,着力拓展保税市场,做大做强酒类、钟表、汽车、工程机械、机床、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健康产品、化妆品、文化产品等十大专业贸易平台,其中文化贸易平台被文化部授予全国首个“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
外高桥保税区充分发挥保税区的政策优势、资源优势、体制优势和管理服务优势,坚持在先行先试中创新发展,在持续发展中总结提高,逐步形成了以国际贸易、现代物流、出口加工三大产业为主体、各业同步协调发展的产业经济。保税区国际贸易示范区建设、跨国公司营运中心建设、以物流分拨为重点的市场功能拓展,以及跨国企业研发中心入驻园区等等,为园区产业经济的发展不断注入强大的动力与活力,各项经济指标稳步增长,形成了企业和国家“双赢”的良好局面。截至2017年底,园区入驻企业35831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335家,从业人员达27.11万人;2017年完成进出口贸易额7959.34亿元,工业产值638.93亿元,航运物流服务收入240.16亿元,保税市场商品交易额14256.02亿元。保税区建立以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6.98亿元,吸引投资21328亿元,完成税收4776.95亿元。外高桥保税区主要经济指标居于全国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前列,以占全国130余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2.2%的面积,创造了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商品销售额的51%,进出口货值的16.6%,税收部门税务的42%,被视为国内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的龙头。同时,外高桥保税区在世界范围具有较高知名度,受到国际投资者的重视和青睐,被国际权威杂志评为2015–2016年度全球最佳自由贸易园区综合类亚军、亚太区冠军以及全球最受大客户推荐的自由贸易园区冠军。
外高桥保税区在成立时就以建成世界自由贸易区和国际自由贸易港为长期目标,并把改革开放、探索创新的每一项实践都看作是向世界自由贸易园区和国际自由贸易港区迈进的必要环节和实际步骤。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高桥保税区加快转型步伐,实现自我加压,率先用国际贸易规则规范园区的开发建设,重点在创新管理制度上进行深入的探索,并以2013年自贸试验区的设立为契机,向建设开放度最高的自由贸易园区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这些开放创新举措的试行,有效缩短了同国际市场的距离,使保税区成为了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通道和平台。未来,外高桥保税区将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和保税区功能创新的叠加优势,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不断发展壮大,力争为我国探索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做出新的贡献。
洋山:第一个国家级保税港区
作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区,洋山保税港区具有我国目前层次最高、政策最优、功能最全、区位优势最明显的资源条件。洋山港集装箱吞吐量高速发展,为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迅速跃居并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港作出了重要贡献。2017年,洋山保税港区投资企业共与世界各地的165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进出口业务往来,完成进出口额770.29亿元,占全国保税港区进出口额的14.9%。
港区位于距离上海市南汇芦潮港32公里的浙江省崎岖列岛海区的小洋山岛上,距国际远洋航道104公里,港区航道全长67公里,是离上海最近的具备15米以上水深的天然港址。通过东海跨海大桥与上海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连接,可充分发挥上海经济腹地广阔、箱源充足的优势,成为世界最大规模集装箱港区之一。洋山保税港区集国内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三方面的政策优势于一体:国外货物入港区保税;货物出港区进入国内销售按货物进口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并按货物实际状态征税;国内货物入港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港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等。这些特点和优势,为洋山保税港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011年8月,印发《关于推进洋山保税港区大宗商品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优化通关服务、创新检验检疫模式、改进外汇管理、加大财税扶持力度、保证经营用地用房、完善配套服务等方面,着力打造洋山保税港区大宗商品集散平台。在洋山保税港区开展的保税仓单质押融资功能试点,推动大宗商品交易从单纯的物流属性向金融属性拓展,为形成大宗商品规模化市场奠定更加良好的基础。目前已集聚大宗商品企业100余家,年销售额近2000亿元。
为准确反映洋山保稅港区大宗商品保税价格情况,完善洋山保稅港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功能,上海综合保税区推出了“洋山价格信号”这一项创新产品。“洋山铜溢价”作为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大宗商品领域的保税现货价格,可以弥补目前国内有色金属类大宗商品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只能参照境外lme价格,而缺少一个能够反应国内市场供需情况的保税现货价格的现状。有助于企业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支持国内产业链获取更多定价权;进一步发挥洋山保税港区在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引领作用,提高国内大宗商品领域在国际上的“现货定价权”。
铜、铝等贱金属及其制品是洋山保税港区主要进口商品,占洋山进口额的70%以上。2010年12月24日,期货保税交割业务启动仪式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举行,位于洋山保税港区的两家指定期货保税交割仓库同时正式揭牌。洋山保税港区成为全国首个开展期货保税交割业务的试点区。2018年1-4月,洋山保税港区开展电解铜等期货保税交割业务40票、货值6711.3万美元,实现大幅突破性增长。
为深化保税期货交割的试点工作,上海海关制定了《期货保税标准仓单质押业务试点实施方案》,明确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允许在上海期交所指定交割库生成的保税标准仓单在五家试点银行办理质押融资业务。洋山保税港区成为全国首个启动保税仓质押融资功能试点的区域。
2012年6月15日,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在上海试行启运港退税政策的通知》,批准同意从2012年8月1日起,在青岛、武汉至上海洋山保稅港区之间试行启运港退税政策,即这两地经上海洋山保税港区中转至境外的出口货物,无需“离境办理退税”,一经确认离开启运港口,即可视同出口并办理退税。开展启运港退税试点,有助于改变以往有些出口企业为早些退税而选择国外港口中转的状况,有助于缩短出口货物转运及办理退税的时间,也有助于洋山港和国内航运企业更为平等地参加国际竞争,提升洋山保稅港区中转枢纽港地位,为进一步拓展国际中转集拼功能创造有利条件。启运港退税政策在上海试点,标志着上海港将逐步从单纯的全球吞吐量第一大港转向具备多模式中转功能的国际枢纽港。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