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方周末发表了一篇
《上海菜边缘化背后的大问题》
引发了网友们的集体讨论
文章中提出:
“商场中餐饮的比重越来越高,
可上海菜的比重却每况愈下”
而作者更表示:
“赢得新上海人、尤其是赢得年轻的新上海人,
才是上海菜的未来”
评论里也是大批人马在吐槽
“上海菜难吃”、“上海菜太甜”
但值得一提的是
文章封面图明明是无锡汤包啊!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
哪里有人吃上海小笼馒头用吸管的?
要么只能是“巴子”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
这篇《上海菜边缘化背后的大问题》
到底想说明些什么
文章中说
“走进商场地下的美食街,
很少能看见阳春面炸猪排小笼包”
确实在一些城乡结合部的低端商场内
随处可见一些“x县小吃”、麻辣烫等小吃店
但是在市中心
一些老牌上海小吃仍然受到全年龄段的青睐
比如富春小笼、 光明邨、老半斋等
永远是大排长龙
也希望这篇文章的作者
下次来上海的时候可以体验一下正宗上海味道!
另一方面
南方周末说本帮菜没落的原因
是因为老上海的思想意识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
这实则可笑!
在今天的上海老饭店
传统本帮菜,在菜谱中所占的比例大概为20%
但它们的点单量,却超过了80%!
《舌尖上的中国2》
就有一集专门介绍了上海本帮菜
而且申城本帮菜烹饪技艺早就入选了国家级非遗
全国闻名的南翔小笼制作技艺
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在文章的最后
作者甚至提出的要讨好“新上海人”
更是荒谬!
只听说过各大品牌入驻上海的时候
根据上海人的口感做改良
“入乡随俗”这个基本道理大家都懂
难道要我们吃那些四不像的“上海菜”?
最后借用上海餐饮美食专家沈涛老师的一句话
上海菜可以创新,无须迎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