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的时候你肯定抱怨过“总是要反复排队”“排完这边,排那边”“耗时太长”……
普陀区卫生计生委近日传出消息:自去年10月,区卫生计生委开发“上海普陀健康”居民移动端后,区域内就诊当日挂号、预约挂号、在线缴费、排队候诊等,皆可通过手机端完成。
区域内居民三二一级医疗机构诊疗,可通过移动端“一步搞定”,完成闭环式诊疗。
最新统计显示,移动端共绑定就诊卡1385张,开设普通门诊预约科室253个、专家648人,完成近50万笔支付交易,累计支付金额达到4652万元,有效改善了曾经居民看病反复排队、耗时过长的“痛点”。
老龄化社区新模式应用:
“统一预约、统一支付”
普陀区内优质医疗资源分散、人口较多,居民就医存在“预约难、挂号难,排队时间长”等突出问题。普陀区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文秀介绍,针对居民在医疗卫生中的“痛点”、理顺不同医疗机构间的职责定位,开发居民移动端,形成区域内跨机构、跨业务有序协同,可以确保患者在任何一家医疗机构就诊、都能享受分级诊疗带来的便利,由此提升就医体验。
居民看病就诊,不同诊室、不同服务窗口来回穿梭,时间精力耗费无数。探索一种“统一预约、统一支付”模式,或可彻底扭转这一局面。
然而,初步的排摸发现,社区老龄化程度比想象中还要高,前来就诊患者中,老年人占比90%左右,社区居民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32%。为此,普陀区卫生计生委信息中心进行抽样摸底,结果却令人意外:52%的居民表示完全可以接受这种模式、30%担心资金安全、另有18%表示没有智能手机无法操作。
就诊时间缩短三分之二、往返穿梭不再
设计越简便的流程、老年人操作越容易上手,普陀区卫生计生委信息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开发的“上海普陀健康”居民移动端,无需绑定老人本人手机(子女手机亦可),便能完成检查、化验、付费等所有步骤,“这一设计考虑到许多老年人不会操作,家属子女可以代劳。”此外,医疗机构内的诊间付费步骤,更大幅缩减往返穿梭时间。去年10月移动端上线后,先后对接普陀区中心医院等7家医疗机构,本月区内18家公立医疗机构将实现全部上线、全面推广。
(关注“上海普陀健康”微信公众号,即可对普陀区的医院直接预约、挂号、候诊、缴费等)
普陀区曹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花甲之年的陈建亭先生说:
“自从用了移动端,整个就诊时间比以往缩短三分之二。”
陈先生常年患有糖尿病,每周来到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监测血糖。
“此地特别方便,但以前没有手机支付,总觉得欠缺一口气;人多时挂号、检查、付费上下奔波总要花费一两个小时。”
应用移动端后,而今,陈先生所有就诊步骤线上皆可解决。
“来之前在家里预约、到了挂号,看完病诊间就能支付成功,就诊流程大大缩短。”
中心主任刘轶蕾说:
“最鲜明的变化就是门诊大厅,日均门诊2000至3000人次的中心,以往到了周一人头攒动,而今流程优化后,人流几乎见不到,就诊环境也随之得到大幅改观。”
闭环式诊疗形成,慢病居民实现“签管看”
实现区域内居民“闭环式诊疗”一步到位,非但为患者带来便捷高效,更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家庭医生的“签、管、看”(即签约、管理、看病)。记者了解到,“上海普陀健康”开发居民移动端之时,同时设定医生移动端,通过“移动家医”实现移动签约、健康档案、慢病随访、任务管理等功能。
最新数据显示,普陀全区签约家庭医生为28万人,区域内通过移动签约“1+1+1”组合式医疗机构为7.4万余人,通过医生移动端建立健康档案38914份、其中规范建档38830份。
曹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护师彭岩
“自从应用移动端后,社区糖尿病患者中已有52%启动应用。”
“微信群组监督生活细节,移动端及时就诊干预、指标监测,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因技术而更加到位。”
“谁说社区不如大医院?我看糖尿病管理社区比大医院还见效呢。”
社区居民陈林玲 陈阿姨自2001年患上糖尿病后,她血糖控制一直不佳,反复入院5次,在社区家庭医生、护师的细心随访干预下,近年来血糖得到稳定控制。
据了解,“上海普陀健康”移动端除支持支付宝外,银联云闪付、芝麻信用等新支付途径也已进行整合,医生客户端已在全区完成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部署和培训,下阶段,移动端将覆盖更多社区居民,以此让居民享受更强烈的高效诊疗、健康服务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