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王海滨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闵行区政府会议中心举行

2018-6-6 4:24:51发布64次查看
原标题:浴火重生的王海滨将成立工作室,立志做公益“身上的伤为青春留下深刻印记”
  “三年前,我是一名烧伤病人。现在我已出院回家,希望大家今后多关注我的公益事业……”昨天,“浴火重生海滨归来”王海滨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闵行区政府会议中心举行。扎着红领带、穿着白衬衣的王海滨出现在大家面前,以平淡朴实的话语开始自己的演讲。
  三年康复,创造奇迹
  报告会上,作为第一个赶赴火灾现场的记者,闵行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薛唯侃最大程度地还原了王海滨救人救火的真实场景。
  “打开那扇生死之门后,我已经没有太多的意识。昏迷的大半个月,就像梦一样,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哪里。等我再一次醒来,已是7月上旬,除了疼,没别的……”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三年,但王海滨在报告会上的讲述,还是让台下几百名观众揪心。
  闵行阳光康复中心医生靳仲夏说,2015年11月,他们接到上级通知,说一定要尽全力帮助一位救火英雄进行系统性康复训练。在得知这位英雄就是王海滨后,说实话,他们心里一直在打鼓,压力也比较大。王海滨刚被送入瑞金医院时是昏迷状态,面颈部、四肢和躯干大范围创面呈焦痂状,经诊断,火焰烧伤全身总体表面积达88%,并且合并严重的吸入性损伤,属于特重度烧伤。从医学角度讲,这么严重的烧伤患者被救活的几率很低。
  医生第一时间切开海滨的气管,看到里面都是浓烟熏过的黑色。当时,医院对他下了一道又一道“病危通知”。昏迷80多天后,他的意识逐渐清醒,开始感觉到疼痛。这时,他要直面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伤口的清创。清创就是用外科手术的方法清除坏死的组织,通俗点讲就是“割皮割肉”。
  海滨受伤后,四肢的关节起初十分僵硬,当时给他安排的第一个康复训练就是关节的牵伸,要想尽快恢复关节的灵活,就不能手软,但很可能会导致某些已经愈合的创面被重新拉出裂口。训练时,海滨疼得咬着牙、闭着眼,大口喘气,额头上全是汗。医生对他说:“没事儿,特别疼的话就喊出来好了。”可他说:“大家都叫我英雄,那我就要做好榜样。”
  2015年春节来临之际,王海滨在家人的搀扶下一口气爬上了五楼,回到家中。“看到熟悉的街道、熟悉的风景、熟悉的街坊邻居,我看到了希望,我的未来不是梦,我也可以去憧憬和计划我的明天。”
  时常去医院做志愿者
  经历三年异常艰辛的康复治疗之后,王海滨的身体已恢复健康,创造了众人期盼的“奇迹”。到目前为止,王海滨已获得“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感动上海年度人物”“上海平安英雄”“可爱的闵行人”等一系列荣誉。
  “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会自问,如果是我,火灾发生的当下,我会怎么做?答案是不敢想,也不愿想。”在台上,华漕镇青年干部侯佳的这句心里话,道出了大多数年轻人的想法。在她看来,作为全国道德模范,王海滨为同龄人树立了道德标杆,他就像一棵大树,为他人遮风挡雨的同时,也不忘自己的立根之本。“未来的路也许多的是风雨,王海滨让我懂得了,敢于去直面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才会有生命中真正的美丽!”
  “现在,我时常去医院做志愿者,帮助烧伤患者和家属重建信心。接下来,我将在镇里的帮助下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开展更多的公益项目,比如做电脑培训直播等。”王海滨说,现在,自己每天都会看一下身上的每一块伤疤,“我能感受到它们正在努力,想要一点一点融合到我的身体里。它们为我的青春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记,它们也将成为我最坚韧的毅力、最勇敢的品格、最强壮的生命力,陪伴我走出人生的精彩。”
  首场报告会结束后,王海滨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还将走进大学校园、闵行大型企业和各镇、街道,在青年学生、工人职工、楼宇白领、社区居民中开展巡回演讲。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