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调研正在进行中。
今天的调研手记,小松请到的是副区长、区公安分局党委书记、局长邢铁军。
作为一名地区公安局长,肩负着维护松江区600余平方公里社会治安的重责,如何按照上级的要求做好“店小二”,以良好的社会治安服务好区域经济发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安全感、满意度和获得感呢?邢铁军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
打造社区安防高地解答百姓安全考题
副区长、区公安分局党委书记、局长邢铁军
如何做好“店小二”,以良好的社会治安服务好区域经济发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安全感、满意度和获得感?我觉得,大调研活动是破题的有效路径之一。本次大调研不预设主题,也就意味着要从实际出发、从基层的实情着手,主动发现问题、攻克难点,也体现在所有调研对象都可以向我们提问题、出考卷。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俯下身子、做好答卷。
将方松街道泰晤士小镇作为松江区智能安防社区建设的三家试点社区之一,就是大调研的一项成果。
事情还得从一起入室盗窃案说起。去年8月份,泰晤士小镇发生了一起嫌疑人入室盗窃被业主发现,后两人搏斗导致失主受伤的警情。当案情摆在我的桌上时,我着实震怒了,犯罪嫌疑人也太过嚣张了。我立即批示快速破案,同时梳理了该社区的发案情况。结果让我大吃一惊,这个社区的偷盗案件不仅同比上升,还远高于周边低密度住宅小区。社区本应安防设施齐备,为何竟成为违法犯罪聚集的洼地,这“一高一低”的巨大落差让我着实费解。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调研活动。
泰晤士小镇占地面积约1平方公里,内有居住小区13个,大小商铺185家,迄今已发展为集居住、旅游、休闲为一体的上海知名混合性大型社区,是松江区花园城市的一张名片,节假日游客人流量峰值高达5万人次。经调研发现,小镇案件高发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安防体系的陈旧、老化。小镇现有监控设备609个,均是较为落后的模拟机,由于建成时间已超10年,整体损坏率高达近6成。由于没有视频监控的支持,警方的防范工作也好、打击工作也罢,都有些力不从心,案件高发也就难以避免了。
了解实情后,我心里有些火气:属地派出所怎么就坐视不管呢?一问方松街道才知道,派出所也是有苦难言、无从下手。小镇内10多个小区因各种原因尚未成立业委会,物业公司无法使用小区维修基金,社区技防设施一直跟不上,慢慢就变成了摆设。再作一番深入了解,原来小镇物业经费是由区国资委下属新城公司出资,方松街道下属物业公司具体管理。这样一来,关系错综复杂起来,责任层层转包,现状也就变得不堪了。
了解完情况我只有一个想法:绝不允许这种情况再持续下去,现在恰逢上海打造智慧城市、智慧公安的有利契机,一定要想办法让小镇的安防设施跟上去,至少要与社区的地位相匹配。
有了想法,就要付诸行动。在研究智慧公安建设工作时,我主动提出来将泰晤士小镇列为智能安防社区的三家试点地之一。啃下这块硬骨头,打造一个样板出来,这样在全区推广智慧公安建设我就有了信心。很快,我们按照市里的标准和要求制作了小镇的建设方案,主要包括高清球机、枪机、黑光球等传统设施以及人像识别系统、智能门禁系统、智能垃圾筒、智能消防栓、河道监控、窨井盖探测等泛感知设备,分为小区主干道、公共区域、河道沿岸、出入口和楼道内和中心机房六大块。与之对应的,则是高达800万元的建设费用。这可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尤其是仅仅针对一个小小社区而言。资金从何而来?一时陷入僵局。让政府出资,显然负担过重无法实现;让居民自掏腰包,更不切合实际。琢磨来琢磨去,我也没有一个成熟的想法。突然,市局方案中的“谁主管谁负责、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给了我灵感。对,就应该树立市场经济的思维,从公共安全产品的需求方入手,谁享受服务谁就应该出资。社区的情况我早已清楚,现在问题的焦点就是推动新城公司出资。为此,我变身一位“宣讲者”,开始向大家广泛宣传智慧公安建设的背景、意义、愿景等等,让大家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新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的大趋势下,我们唯有紧追不舍才能有效守护安全,才能有真正的安全感、获得感。
在前期密切接触、统一大家思想的基础上,3月8日,我召集多个单位召开了泰晤士小镇“智慧公安”建设协调会,最终推动新城公司出资600万建设费用。另外缺口的200万由电信公司出资,他们有推广智能安防产品的需要,这是实现“双赢”的结合点。最终的结果可谓皆大欢喜,社区的安防设施升级了,安全隐患减少了,老百姓得了实惠,技术公司也获得了市场,我们更是积累了资金众筹的经验。目前,相关项目正在紧张的施工中。可以期待的是,未来的泰晤士小镇,将会是一个集成高科技安防设备的、高度安全而有环境优越的高档社区。
一桩心事已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继续俯下身子,倾听基层的心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广大居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安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