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调研|在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中架起一座飞"虹桥"
2018-6-4 18:07:38发布96次查看
小编说几句——
大调研正在进行中。
今天的【书记手记】,小编请到的是虹桥街道党工委书记胡煜昂。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面对新的历史机遇,虹桥街道这块改革开放的前沿热土,如何在新的起点上有所作为?虹桥再出发的优势又在哪里?这些都是胡煜昂在大调研中反复思考的问题。带着问题出发调研,看虹桥街道如何再出发,出实招,在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中架起一座飞“虹桥”。
再出发出实招
在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中架起
一座飞“虹桥”
虹桥街道党工委书记胡煜昂
虹桥街道,这里有上海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虹桥这块改革开放的前沿热土,曾经孕育无数奇迹。而今,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站在历史的新起点,虹桥再出发的优势在哪里?如何在打响上海“四大品牌”、服务中博会中有作为、作贡献?如何在优化营商环境中找准服务企业的定位?这些都是我在大调研中反反复复思考的问题。
再出发,找准服务企业大方向
虹桥街道地处长宁“时尚金三角”中虹桥舞蹈演艺集聚区和环东华时尚产业集聚区地块,辖区内商务楼宇林立、企业众多。这些企业是我们重要的服务对象之一。
不同的工作定位决定了不同的工作态度和方式。
当我们以“掌柜”自居时,往往就听不到、听不清、听不进企业的需求,关心的只是企业的经济贡献。
而只有扮演好企业服务的“店小二”,倾听企业最真实的声音,才能设身处地为企业排忧解难。
因此,大调研开展以来,我们把走访企业作为重要调研任务之一。在调研中了解到:
辖区时尚企业高度集聚,东方国际集团、上海服装集团等时尚设计企业众多;
时尚地标类型齐全,虹桥国际舞蹈中心、油画雕塑院等文化艺术类机构汇聚;
艺术商圈文化氛围深厚,高岛屋、吉盛伟邦等“商旅文体”联动;
时尚活动丰富多彩,每年举办mode上海服装服饰展、阿基米德音乐盛典等。
企业服务工作没有套路、更没有公式,面对企业多元的需求,需要我们集结力量、集中精力、集聚智慧,力求实现政府和企业互利共赢的关系,携手共进,共谋发展。
实调研,寻策问需问计于企业
坐在办公室无法获取企业的需求,但走出办公室会发现企业有很多问题。截止5月底,我们对辖区395家企业进行了调研,收集到企业诉求327条,解决诉求220条。
比如,在走访虹桥国际舞蹈中心时,企业表示政府出台了大量人才政策,对人才保障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苦于政策解读难、申请手续繁琐等情况,使企业望而却步。
又如,在走访smg东方广播中心、爱尔眼科医院时,企业正为寻找“声音大会”举办场地和医院办公地选址所困扰,而世贸商城、古北财富二期则恰巧在为会展资源和空置房源推介而苦恼。
所以,如何打造信息互通共享平台,盘活辖区各类资源,建立有效互通机制,需要进一步努力。
再如,在走访阿基米德、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时,他们表示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希望联手“邻居”单位,共同开展系列活动,但因找不到联系人而停摆。
如何搭建平台建立企业“朋友圈”,协助寻找合作伙伴、推动跨界融合,也是我们工作努力的方向。没有发现问题,是最大的问题,问题导向始终是改进工作的源动力。调研中,我们从八大类企业共性需求中梳理出了服务企业的端口。
出实招,夯实企业全程服务链
在走访中,辖区内众多文创企业都提出,希望产业联手,合作发展,为企业在转型升级、对接国家战略方面给予更多支持。企业有呼声,政府有呼应。在区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成立虹桥时尚创意产业联盟,打造全程服务链。
产业链上建党委,党建引领结同心。通过把党的组织建在改革开放最活络的经络上,成立时尚创意产业联盟党委,依托三建融合“虹动力”计划和虹桥白领中心,实现组织和工作覆盖,强化阵地支撑。
畅通渠道促沟通,精准发力谋发展。开通“一对多”信息直通车,建立日常多渠道走访机制,主动、分层、整合推送政策信息;组织“多对一”精准服务团,设立“1+x”专属服务团队,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打造“多对多”联盟朋友圈,通过虹桥时尚创意茶座、新侨驿站等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区域合作运行机制。
文化凝聚铸品牌,使命驱动共治理。通过开设“人文虹桥——彩虹艺术课堂”,推进“品质虹桥——社区规划师招募行动”,打造“记忆虹桥——城市故事寻访行动”,开放交流展示空间,提升社区归属感,实现社区共融共治。
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应该是街道可以作为的一公里。通过架起一座集党建共建、发展共建、治理共建于一体的产业联盟飞“虹桥”,必将加快推进上海虹桥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提高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水平。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