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张蓝色乒乓球桌分两排铺开,24名球员捉对厮杀……6月2日,“曹路杯”上海市第十一届新上海人乒乓球比赛在上海杉达学院举行。“地铁通了,来曹路参加比赛更方便了。”从外区来参加比赛的选手说。曹路镇的选手则说,交通便捷了,文体活动更加丰富了。曹路镇宜居宜业建设的成果,正在逐渐凸显。
已经举办了11届的“曹路杯”新上海人乒乓球比赛,是2018上海城市业余联赛之一。今年的比赛共吸引了180余名选手参加,有来自曹路镇域内的选手,也有从宝山、闵行等各区赶来的乒乓球爱好者。
2日一大早,谢平就从位于闵行的家中出发,乘坐地铁赶来参加比赛。5号线换1号线,再换9号线,差不多一个半小时的路程,用谢平的话来说,还是比较方便的。“地铁9号线通到曹路后,全程地铁就能到。”他说,“以前,地铁不能直达,要参加比赛还得搭其他人的车,不是很方便。”
曹路镇文化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邵敏介绍,以往几届“曹路杯”新上海人乒乓球比赛,的确存在这样的情况。“部分乒乓球爱好者,因为交通不便,只能选择放弃。对赛事组织方来说,如果参赛者都开车过来,停车也是一个不小的问题。”如今,地铁9号线解决了这个问题。主办方还特意把比赛地点选在距离地铁站不远的高校,让乒乓球爱好者们参赛的意愿也高涨了不少。
来自台湾的沈克昌,已经是第三次参加“曹路杯”比赛了,之前还曾获得过不错的名次。“这几年来曹路参加比赛,感觉水平高的选手越来越多,说明这个比赛越来越吸引人了。”他说。已经有几十年打球经历的沈克昌,把这项运动作为自己在上海休闲、交友的一种方式,“以球会友,重在参与嘛。”
在曹路这个将乒乓球作为特色的小镇,每年的比赛远不止“曹路杯”一个。2年前搬到曹路居住的王站稳,对此颇有体会。他说:“自从搬到曹路后,一方面打球的球友多了,另一方面各种赛事也不少,感觉活动特别丰富。”
当然,除了小有名气的乒乓球特色,曹路镇还有各式各样的文体活动。例如,体育赛事方面有不久前举办的门球赛,文化活动更是丰富多彩,沪剧、越剧等表演让市民目不暇接。
据介绍,曹路镇发挥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的撬动作用,打造公共文化阵地和文化创意产业阵地,深化与三所高校、社会优秀文化资源合作,打造了“渔书”“明强书屋”等文化品牌,同时举办家园文化节。
邵敏说,曹路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就是为了达到化人、育人、聚人的效果,将曹路打造得更加宜居宜业,让镇域内居民的生活更便捷、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