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长宁联合走访解决特殊"三口之家"难题

2018-5-31 10:37:44发布66次查看

据长宁区消息:“真的太感谢你们了,救了我一命。”近日,当63岁的王美华将锦旗亲手交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同仁医院院长手中时,脸上满是感谢之意。而这一切源于一次大调研联合走访,如果没有那次走访,或许王美华的身体状况会出现无法预估的恶化。
  援手特殊“三口之家”
  王美华的家庭情况比较特殊,除了老伴李培亭之外,还有一个就读六年级的孙子铭铭。2009年,铭铭被确诊为白血病,他的父母离异后,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因长期不履行抚养义务,被长宁法院少年庭剥夺了监护权,孩子只能靠爷爷奶奶微薄的退休金抚养。于是,两个老人和一个孩子,组成了特殊的“三口之家”。
  在白血病治疗期间,长宁区红十字会将其纳入少儿住院基金大病救助名单,连续多年为其发放人道救助款物,并通过上海市少儿住院互助基金大病支付途径报销门诊、住院费用。近10年过去了,铭铭已经长成为一个大孩子,照顾他的爷爷奶奶也到了暮年。
  自区里开展大调研后,区红十字会将因病致贫特困家庭作为重点走访对象,特别是那些“沉默的少数”更是需要各方尽力帮助解决困难。区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吴文沁从区法院少年庭顾薛磊庭长处获悉,希望对三户经济困难的涉讼青少年进行帮困慰问。经详细了解情况后,发现其中有一户就是已纳入红十字会患重大病帮困的铭铭。
  很快,吴文沁、顾薛磊和区卫生计生党工委书记池捷作为三方代表联合走访了这些特困少儿家庭。
  联合走访发现紧急问题
  在铭铭家,看到他身体恢复良好,大家感到十分欣慰。然而在与老人交谈中,细心的池捷却看出了不对劲。“我发现孩子奶奶行走困难,语言含糊不清。”池捷说,老人一直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老人称出现这样的情况已有一段时间,虽然到医院看过并配了药,但服用后效果不明显。想到此前已受到党和政府很多关心与帮助,又不好意思再给大家添麻烦,于是就一直忍着没说。
  根据老人的症状,医疗专业出身的池捷怀疑其她可能有脑梗情况。得益于联合调研,各方资源可迅速整合利用。在老人家中,区卫计委与区红十字会沟通后,决定立即安排新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专家第一时间上门诊治。很快,同仁医院专家专程到老人家中看望,初步诊断其患脑梗可能性较大,并当即联系车辆专门接老人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后确诊为脑部腔隙性梗阻,给予药物治疗。“专家开的药都在医保范围内,既便宜又有效。”王美华说,在连续吃了一段日子的药后,症状明显改善,终于又能正常行走了,说话也流畅不少。
  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新模式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次大调研联合走访,才得以及时阻止老人的病情进一步恶化。
  如今,老人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治疗,但区里对于这“三口之家”的关心却并没有减少。为了能更好地发挥家庭医生的有效签约率,昨天王美华还重新签订了一份“合约”。原来,长宁区正在探索“共性基础+个性”的家庭医生签约模式,除了为王美华一家对口签约一名社区家庭医生之外,还将首次加入专科医生与专家医生。通过绑定服务,使得专科与专家医生作为后方力量,更好地指导家庭医生开展工作,提升其诊疗能力。
  记者了解到,截至5月底,在长宁区内诸如此类的大调研已进行了51884次,调研各类对象144241个,收集问题15125个,其中已解决12252个,问题解决率达到81%。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