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对垃圾处理不当,会带来严重的危害,从源头对垃圾进行分类,格外重要。
为了垃圾分类这件事,应勇市长走访了杨浦的新老小区。
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30日下午调研本市垃圾分类工作时指出,加强垃圾综合治理,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上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破解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世界级难题的重要环节。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咬住目标不动摇,高标准、高质量实施垃圾全程分类,用五年左右时间,基本解决垃圾综合治理问题。
打造更多示范点
杨浦区近年来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达标居住区创建,新老小区结合自身特点推进垃圾分类。政立路711弄是一个老小区,不同类别的垃圾桶在小区内整齐摆放,垃圾分类达人评比结果张榜公布。
应勇与副市长时光辉一行走进小区,详细了解垃圾分类的机制:“清运车多长时间来一次?配备了多少专用车辆?运输时是分开运还是混合运?”负责人介绍说,小区居民在家进行干湿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垃圾督导员检查后给居民的绿色账户增加积分,车辆运输时做到分类清运。应勇鼓励街道实现全域垃圾分类,打造更多示范点。
江湾城路上的尚浦名邸是新建小区,探索了不少独特的垃圾分类操作方法。市领导察看“爱回收”标准化回收服务点,观看了湿垃圾清运车、生活垃圾小型压缩站的操作演示。
负责人介绍说,小区的保洁员担任垃圾分类指导员,并对每层楼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打分。各类垃圾运至小型压缩站后,分拣员还会进行二次分拣投放。市领导对此予以肯定。
随后,市领导来到杨浦区湿垃圾处置中心和干垃圾中转站,察看处置设施,了解工艺流程。负责人介绍说,湿垃圾处置中心每天可处理600吨,实现70%-80%减量化。干垃圾中转站每天可中转生活垃圾1200吨。应勇叮嘱负责人提升工艺水平,“投入多一点,技术标准高一点。”
构建全程分类体系是关键
在座谈会上,市绿化市容局汇报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情况,杨浦、长宁、崇明、松江、静安、奉贤六个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作交流发言。
应勇指出,垃圾问题是大城市普遍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上海作为超大城市必须直面和高度重视的问题。垃圾综合治理,要推进源头减量、全程分类、末端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能力大幅提升。要整体推进,不是搞一两个小区做盆景,而是要整区域推进。同时,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基层的创新和创造。各区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撸起袖子加油干。今年的重点是实现六个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其他区至少两个街镇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应勇强调,构建全程分类体系,是垃圾综合治理的关键所在,也是最大的难题之一。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每一个环节都要抓实抓好。要抓紧制定垃圾分类社会动员的工作方案,加强监督执法,坚决杜绝混装混运,并切实加快末端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设施的建设进度。要推进垃圾收运和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的点、站、场建设,培育若干个骨干运营企业并尽快运转。
看到这里,有没有好奇宝宝,想走进这两个小区呢?
走进新江湾城街道
2017年下半年,新江湾城街道制定了新一轮垃圾分类初步方案,从“四个机制,三支队伍,两个落实,一项管理”四个方面着手,分别选定尚浦名邸(中高档住宅区代表)和政立路711弄小区(老式居民区代表),开展“垃圾分类品质提升项目”。
尚浦名邸
尚浦名邸的每层楼设置一对颜色不同的干、湿垃圾桶和不同颜色的垃圾袋,居民分好以后按照干湿垃圾投入楼道干湿垃圾桶。
保洁员在分类收运垃圾时对每层楼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记录,每周汇总后以“红蓝榜”形式张贴在一楼大厅评比栏上,每年评出垃圾分类“五星楼栋”。在保洁收运过程中,干、湿垃圾全程分类收运,在垃圾房由分拣员进行更为仔细的二次分类,将可回收物单独分出。尚浦名邸还建成了区里首座“两网融合”可回收物再生资源回收点。
政立路711弄小区
政立路711弄小区开展了以“小区垃圾分类达人”和“优秀楼组”的评比,分类情况良好的楼组合影以光荣榜的形式张贴在宣传栏醒目位置。在绿色账户的同步宣传下,居民每日将垃圾按照干湿分好以后在上午7:00—8:30,下午18:30—20:00定时到垃圾房投放,扫描员对居民投放垃圾开袋进行检查,符合要求给予刷卡积分,不符合要求提醒注意。
据区绿化市容局介绍,至2018年底,将完成全区居住区垃圾分类的整区域覆盖和全区单位强制分类全面覆盖。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达标居住区创建,落实垃圾箱房规范化改造,推广社区垃圾分类自治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