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杨浦区中小学班主任研修共同体“家园工作坊”的小伙伴们前往上海市光明初级中学,观摩由上海市班主任带头人高飞工作室开展的“美德润于心,核心价值观践于行”主题谈话课教学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由三部分组成:两节主题谈话课教学展示、导师与专家点评、领导寄语。黄浦区教育学院李峻副院长,黄浦区教育学院德育主任冯秋萌老师,黄浦区教育学院德研室李燕华老师,上海市特级教师、新北郊中学副校长张小敏老师,光明初级中学丁斌校长,上海市班主任工作室带头人洪耀伟老师,上海市班主任工作室带头人高飞出席了本次活动。
首先,上海市光明初级中学的张丽瑜老师为与会的老师们呈现了一堂精彩的主题谈话课——《键盘下的“伐木累”》。张老师的课立意新颖,以学生在新媒体网络社交中的“失当”言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意识到在网络交往中要遵循“友善”原则,以理智的善意、真诚的态度正确处理网络社交中的矛盾和问题。学生们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明晰了网络社交的特殊性,深化了对“友善”的理解。最后,不仅分组合作制定了《班级网络友善公约》,还现场以手机发信的互动形式编辑了“友善”的话语,帮助同学走出心理困境。
上海市金陵中学方婷婷老师则针对初二学生在面临生理与心理各方面压力时出现的意志力薄弱、三分钟热度等问题,开展了题为《破壳而出——坚持的力量》的主题谈话课,与学生共同探讨了“敬业”这一话题。方老师借助数学等式、鸡蛋孵化小鸡的故事、学生的精彩成果展示等形式,让学生意识到正是有了前期的默默坚持与付出,才有最后的“破壳而出”。随后,方老师分享了视频《死亡爬行》,与同学共同探讨、感悟布洛克之所以最终能突破自己的极限是因为坚持的力量。最后,方老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从自身角度尝试突破,制定21天行动计划。
三位专家对这两节主题谈话课进行了点评与指导。
上海市班主任带头人高飞老师肯定了张老师和方老师在班主任工作中的热情与乐学善思的精神,以及教学过程中迸发出的教学智慧:巧妙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引导学生从内心认可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
黄浦区教育学院德研室李燕华老师肯定了两堂课的四个亮点:一是都能从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出发确定主题谈话课的重点;二是切入点都很小,增强了主题谈话课的时效性;三是课题新颖有趣而含蓄,避免学生刻意揣摩教师意图;四是教学环节设计新颖,素材分析得当。同时,也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对于初二学生,还需提高其思辨能力;二是在分析《死亡爬行》这一视频素材时可更多从布洛克自身出发,淡化对教练即外力的作用的分析。
上海市特级教师、新北郊中学副校长张小敏老师表示:主题谈话课首先要回答“为什么要谈”、“谈什么”、“怎么谈”三个问题。张丽瑜老师的课紧扣本次研讨活动“美德润于心,核心价值观践于行”这一主题,通过创设情境不留痕迹的“润”泽心灵,通过编辑短信的形式使“友善”“践于行”。方老师则充分发扬自身数学学科教学的优势,先是借助简洁的数学公式中,后是从电影中布洛克的死亡爬行引申到学生学习生活中,这样的教学设计极富哲学思维之美。值得商榷之处在于:素材的选择是否紧扣主题;课堂中是否给予了学生足够的畅谈空间与时间。
最后,光明初级中学丁斌校长和黄浦区教育学院李峻副院长分别作了总结发言。
丁校长分享了光明初级中学在德育策略方面的思考。首先是寻找到两个突破点:一是以主题谈话课的形式来切入,二是以传统美德教育为主要教学内容。其次是借助高飞工作室的平台孵化优秀年轻班主任,形成一定的影响与辐射。
李院长阐述了黄浦区在区域内重点推行主题谈话课的背景。一是传统主题班会课常以总结展示为主,多为节目表演,氛围热闹,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二是主题谈话课的形式能激活学生理性思维与道德评价能力,提高班主任德育能力与课堂即时教育机智。李院长强调,下阶段主题谈话课教学研讨重点在于:一是问题的设计要让学生能说出心里话;二是讨论环节中讨论的话题要有质量、讨论结果的表述要体现小组成员的综合观点;三是中华传统美德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推广。
研讨会后,“家园工作坊”的小伙伴们纷纷表示:高飞工作室两位老师的主题教育课具有极好的示范作用,专家、领导的点评指导更是给予了极大的启示作用。今后,会积极把此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提升自己的育德能力与专业素养。也希望今后能有机会和更多的同行一起交流、研讨,共同用德育的艺术润泽孩子们成长中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