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青春邂逅远方:记世外中学DP11年级内蒙古植树暨成人仪式
2018-5-31 0:00:00发布71次查看
5月,在青春的尾巴并即将与祖国挥别之际,我们一路北上至内蒙古,去领略从未见过的那一块祖国山水。这里天空高远、广阔无边,琥珀色晴柔的阳光裹挟着草原的湿气,一碧万顷的草色与遥远的地平线挽手相连。
双脚踏上草原的震撼与激动的余温还未褪去,内心却总觉得相比起电脑桌面中那一片绿色的海洋,这里还少了点什么。当一切冰冷数据变为伸手可触的景致,我们才真正意识到了近年来草原荒漠化的严重性。于此,第二天的植树活动凛冽的寒风中心头仍涌上了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挖坑、种苗、填土、浇水、踩平,冰凉的双手渐渐被附上一层暖意,我们播种下属于自己的希望。拿着铁锹的我们被引领着拔除、翻新那些枯死的树苗,在腰酸背痛的疲惫感袭来时,我似乎渐渐明了了这片林子存在的意义。每一届朝气蓬勃的学生步着学长学姐们的脚步,在这里用满腔热情播撒下希望,也默默守护着前人或茁壮成长又或濒临枯死的梦,一排排高度递增的小树见证了世外学子一代代传承的坚毅和以世界眼拥抱并关爱环境中一草一木的心怀。
成人礼当晚,我们穿着正装,换上精致的妆容,装扮成大人模样,想象中的18岁遥遥无期,但当这一刻突然来临,跨入门槛的脚步却仍带着些许犹豫迟疑。典礼上,暖场视频《在路上》带领着大家停住忙碌的脚步,抛开浮华与喧闹,静下心来剖析自己的过去并倾听内心的声音。与《给自己讲个故事》的短片中,通过对于年级中那些“小人物”的挖掘,引起我们对他们的关注,也许这些“小人物”的爱好显得有些“曲高和寡”,但他们自身的信念与坚守筑起一道坚固的城门,为知己打开,也能抵挡外界的纷纷扰扰。
我们作为一个即将走向世界的群体,却被迫面临着在文化夹缝中生存的处境。多元文化的冲击中,我们常常会迷失自己,对自己的民族身份产生怀疑。在一段中西方元素融合的舞蹈中,书法同芭蕾与汉舞的碰撞,让我们体会到了在理解多元文化的背后一定是首先对于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当我们在呼伦贝尔的大草原上,见识到了蒙古汉子纵马挥鞭、放豪迈的真性情;试穿了民族服饰、亲手制作了太阳花饰品,我们不禁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所惊叹,从而意识到在拥有世界眼之前,必定要先持有一颗中国心。
初尝成人喜悦的我们或许对未来迷茫,或许已被现实折磨得身心疲惫,这时,长辈与老师过去相同的成长经历分享在两代人间架起桥梁,是拨开迷雾的一道亮光。岁月的沉淀中,老师的话归结为“感恩”、“坚信”、“勇敢”、“追寻”几个关键字。18岁的我们拥有着名为未来的无限舞台,为一场绚烂的演出我们将曲折流浪的迷惘和四处磕碰的泪水转化为一腔热血的孤勇。
十八岁的卷轴缓缓展开,走出狭小的自我,我们满心欢喜迎来了铺展开的新的世界。在诗朗诵和歌唱节目中,我们或慷慨激昂地诵读出内心的呐喊,或用悠扬的歌声传达对未来的期望。在过去的摸爬滚打中,我们铸成了足以支柱强大内心的信仰。未来,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将有我们绚丽绽放的身影。
我们不可能一夜间长大,但是内蒙古成人礼却是成长积淀中不可或缺的垫脚石。在这里,我们将自己的年少心事诉说给草原,在与过去与未来的自己的对话中找寻真我,在过来人的教诲中坚定自我,我们将奋勇向前,成为更好的自己。
(照片: 陈婧怡、蒋书遥、叶千帆、赵家怡;责编:周雅倩;责审:陈曦)
徐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