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对话街镇主任、镇长广播特别节目
松江人民广播电台fm100.9兆赫,17个街镇主任、镇长轮番走进广播间,做客《城市精细化管理·听民意、集民智——市民对话街镇主任、镇长》节目,与市民对话,倾听百姓呼声,解决民生难题。
播出时间:每天早上8:30-9:00,
重播时间:当天13:00-13:30。
关注上海松江,后台回复“城市精细化管理”,即可获得各街镇的具体播出时间。
本期节目邀请到泗泾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胡民。
胡民首先介绍了泗泾镇的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内容和特点,随后与4名市民代表及网友进行了互动交流。
大型购物中心
胡民回应,泗泾镇的商业布局确实存在少和小的现状。随着泗泾镇正在经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大居导入人口越来越多,对商业发展也提出了新要求。
为此泗泾镇积极思考谋划,目前已经运营的有靠近地铁九号线泗泾站的百润发超市,保利悦活荟即将在5月26日试运营,在泗陈公路北侧的绿地云天坊,招商环节也已经进入尾声。
从全镇范围来讲,随着去年的古镇保护更新和利用工作启动,围绕古镇的商业布点会越来越丰满。另外,镇里正在对城市规划进行修编工作,其中一项专业规划内容就是对商业的规划。所以下一阶段,在鼓浪路、横港路将会建设一条居民家门口的商业街,在新凯二期和南拓展附近都会有配套的商业体,满足周边居民的日常需求。
保利悦活荟
9号线泗泾站周边环境乱
胡民表示,泗泾镇始终关注地铁站周边的安全、环境等问题,在两个站点都设有警务站,城管、市政、派出所、网格中心等力量都在地铁站周边开展巡察工作。前不久,职能部门集中清理了泗泾站内约600辆自行车僵尸车,又规范了站点周围的社会车辆停放,打击了大量流动摊贩,经过整治后环境已经有所改善。随后与三湘四季广场物业进行了沟通协商,在相关区域重新划线,并且让出两米商圈用作划分非机动车专用停放点。下一步,我们将与区交通委协商,在两个站点设立非机动车停放点,争取彻底解决车辆乱停放问题。
9号线泗泾站
老人就餐需求
胡民回应,泗泾辖区内有许多老人,镇里向来很重视助老就餐的工作,2016年时还特意将中西居民区的一幢楼进行改造,投入了200多万元,作为镇里的助餐中心,解决了110名老人的就餐问题。考虑到新凯社区属于大居区域,距离集镇区比较远,今年镇政府确定将九号线边上的五期安置房地块,拿出600平米用于建设公益性的社区食堂。食堂建成后,一方面将进一步提升助餐能力,扩大助餐的范围,打破目前供不应求的矛盾,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满足周边老百姓的就餐需求。
泗泾镇综合为老服务中心
绿波景园群租
胡民说,群租整治是泗泾镇在“美丽家园”建设中的一项重点工作,但像绿波景园小区这样前脚整治后脚返潮的情况确实也比较普遍。
小区群租问题不能光靠政府部门来监管和整治,也需要业主配合提高责任感。从小区自治和共治角度而言,需要更大程度上发挥居民区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以创建无群租小区为目标,先带领小区党员,再带动群众把这项工作深入推进下去。当全小区达成共识,无群租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每个居民业主心中的目标了,小区的群租率自然就会降下去。同时,小区物业也要树立起监管意识,防止群租的物料进出小区。这样多管齐下、内外配合、软硬兼施,群租问题肯定能够解决。胡民表示,群租现象普遍也提醒了政府部门应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目前劳动密集型、劳动者收入低下的局面,按照区里一廊九区的目标转型,清退辖区一些低层次的企业。整治群租工作是一向系统工程,需要疏堵结合。
今年,泗泾镇在比较容易出现群租的动迁安置小区,先行试点推出了“零群租”房屋经租管理模式,对小区房屋进行统一出租,规范管理,这种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接下来,政府将考虑搭建平台,鼓励更多条件成熟的小区引进经租模式,通过市场途径,有效解决群租问题。
绿波景园小区
对于网友反映的老小区江川一村的停车收费、教育资源分配、新凯四期的物业管理、茉莉雅苑地下停车库等问题,胡民也一一做了认真回应。
市民可以拨打12345或网格中心的热线电话67893952反映问题,或是通过搜索关注“上海松江”微信公众号来进行留言,“上海松江”的小编也会及时把大家留下的问题整理好一并给到泗泾镇来解决。
胡民还分享了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大调研的感想,写下了这篇手记。
书记手记:深入调研找问题因地制宜解难题
泗泾镇位于松江区东北部,距市中心约27公里,总面积23.4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20万。近年来,泗泾由于突出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泗泾镇人口急剧导入,形成了包括商品房小区、老镇街区、农民自建小区、大型居住社区以及高档别墅小区等不同的社区形态,给加强基层创新治理,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润江花苑是泗泾的动迁安置小区,因为居住的大部分是泗泾原住民,他们身上带有农村人的淳朴,但也有很多没来得及改变的农村生活习惯。走进小区,我看到有的居民在自家门前种着蔬菜,有的在车库住着人。联系了职能部门,没多久就得到汇报说小区问题基本都整治了一遍。但居民区书记告诉我,其实这样的整治工作几乎每周都会进行,但在长效管理上还需要想想办法。我想种菜问题要和“美丽社区”、“美丽家园”建设结合起来,主要原因还在于习惯使然,农民闲不下来,那是不是可以鼓励他们不种菜改种花,或者通过丰富社区活动、文化活动来充实他们的日常。车库住人问题我也了解了下,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居民自住,一类是出租。自住的要通过做居民思想工作,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车库毕竟不是用来住人的,缺乏相关的消防设施。对于出租的,那就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整治清理。镇里打算分两步走,今年先把车库出租用作经营性场所的全部整治掉,尤其是存在环保、消防等安全隐患的,坚决不能留在小区。
新凯大型居住社区是一个由外来导入人口组成的社区,居民除了市区动迁而来的居民外,就以外来青年为主。我在社区调研时,一名年轻人就向我诉苦,泗泾的交通全靠地铁九号线,一到早晚高峰想挤上去就很难了,必须提早20分钟出门才能保证上班不迟到。这个问题区委、区政府也十分重视,正在积极争取新的轨交线路,并通过松江的“四网融合”交通规划,在9号线与松江的中运量有轨电车上实现零换乘。后来我问他:有没有考虑过在泗泾找个工作,这样就能避免挤九号线了,他说对泗泾的企业不了解。其实,随着g60科创走廊建设,泗泾主动融入,积极谋划转型升级,已经引入了一批有实力、有潜力的企业,走访调研企业的时候,企业也提出了用工需求。我想,一边是居民就近找工作不容易,一边是企业用人有需求,只要政府能够搭建好平台,这两个问题就能同时解决了。
叶家小区是一个农民自建小区,建造10多年,很多基础设施问题开始出现,居民区告诉我,现在大家都是自家问题自己解决,但像路灯坏了、路面裂了、绿化毁了就没人管理了。这方面,政府也已经在考虑,之前创建星级小区时,对小区的违章建筑进行了集中整治,并出资铺设了黑色路面,实现了小区星级挂牌。现在,门岗设施也已经安装到位,下一步物业将全面进驻,让居民适应和享受商品房小区的管理模式。当然,居民的身份转变了,文明习惯也要进一步养成,要通过文明创建、文明修身等活动,让居民自觉践行文明生活。但自建小区的管理不同于商品房小区有明确的文件规定,诸如物业费标准、房屋出租规定这些都没有依据,我们还需要跟有关部门多沟通确认,确保合理合法合规。
老镇区又不同于其他小区,里面有很多具有保护价值的老房子,但对居民来说,木质结构为主的房屋让他们觉得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尤其还存在一些群组、私拉电线的情况。去年5月23日,泗泾老镇居民期盼已久的古镇保护欲更新利用正式启动,300多户居民已经动迁了,在区政府的协调下,六期安置房作为老镇区居民动迁安置基地也已经开工建设,对一些文保建筑中的出租情况,政府也通过回租的形式逐步解决,像杨氏宅就已经全部回租。沿街的商铺也大多已经关闭,业态也将进一步调整。虽然离居民期盼还有一点距离,但老镇改造正在有序推进之中。
金地一村是典型的商品房小区,在小区调研的时候,大家提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教育。小区居民大多是年轻人,他们在泗泾购房安家,然后就开始考虑孩子的上学问题,泗泾户籍人口只有3万,但常住人口接近20万,原有的公建配套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我们已经加快了建设步伐,幼儿园从原来的3个增加到了现在的9个,小学也增加了,但这还不够,教委的同志告诉我,从入学人数来看,我们的学校还是很紧张。所以,建设的脚步还要再快一点,孩子的教育耽搁不得。镇里去年将集体资产拿出来做了临时幼儿园,解决了部分孩子的入托问题,但这个治标不治本,我也跟区教育局做了几次沟通,相信今年能基本保证孩子的入学。
一插到底做调研,深入到居民中去走一走、听一听让我多了很多日常工作中没有的感悟,在要求城市管理精细化的今天,泗泾的城市管理要更加的因地制宜,只有让所有的居民需求都得到满足,我们的工作才有价值。
为进一步聚焦城市治理“顽疾”,解决市民生活中的急难愁问题,结合大调研工作,区政府办、区新闻办、区社治办、区新闻传媒中心自联合举办“城市精细化管理·听民意集民智”——市民对话街镇主任、镇长广播特别节目,邀请17位街镇主任、镇长走进广播间,倾听百姓呼声,解决民生难题。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