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崇明有不少乡村学校,作为教育部门,如何在提升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办好乡村学校上有所作为? 姚李超:崇明区教育局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结合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实际,从崇明区情、教情出发,以“双联工程”为载体,外联内引,多层面整合资源,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不断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通过引入外部资源,提升崇明教育的品质。市级层面,持续实施“委托管理项目”,已连续开展6轮委托管理项目,每轮安排一批学校接受市中心区优秀学校托管,全区共有29所学校参与了前5轮的委托管理,项目使崇明过半的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受益。 区级层面,扎实推进“跨区结对共建”。2013年开始,与黄浦、静安两区在中小幼学校结对项目、质量保障项目、生态教育实践体验中心项目等方面结对合作,成效显著。去年,崇明区与静安区签约,在教育综合改革项目合作交流、深化拓展“名校+新校”集团办学模式、两区学校全方位深度结对、深化干部师资培训、加强教育信息化合作、深化“学院”“中心”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与黄浦区签约,在教育综改经验交流、崇明新校托管、友好学校结对、干部师资培养、品牌资源辐射共享、教育信息化支持、双方教育学院及青少年活动中心结成友好单位等领域开展合作。 高校层面,合作开展培训研究。委托上师大开展师资定向培养工作,2012年至今,已开展两轮定向培养项目,培养学前、小学教育师资120名。利用华师大在崇明的生态研究基地,合作开展生态教育深化研究项目。 通过区域内学校之间的优资源互补,提升崇明教育的整体水平。推进集团化学区化办学,打造教育“共同体”。在城桥镇、新海镇、长兴镇三个乡镇实施集团化办学,形成东门中学、东门小学、莺莺幼儿园等8个教育集团。2017年起,按照三岛整体布局、阶梯式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策略,构建了崇西、城桥、崇中、堡港、崇东、长横6大学区,目前已实现集团化学区化办学三岛全覆盖。 创建“新优质学校”,培育教育“领头雁”。坚持以项目研究推动新优质学校建设,努力建设“家门口的好学校”。目前,培育市级新优质学校4所、区级新优质学校17所。实施“结对联动”,激活教育“助推器”。通过城乡学校点对点结对联动,缩小校际差距,实现结对学校之间的均衡优质发展。2017年,全区28所中小学签约实施第三轮“结对联动”项目。 构建“教育联盟”,营造教育“共享圈”。“初中城北教育联盟”以“建中杯”“主动·有效”课堂教学邀请赛为平台,有效整合各校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横沙岛中小幼跨学段教育联盟”,在特色课程、创新实验室、师资研训等方面探索中小幼三学段贯通发展模式;“特色教育联盟”,依托“陶艺”特色教学联合体、“学习陶行知”东平镇中小幼教学联合体、崇明生态教育联合体等特色发展联合体,形成组团发展模式。 记者:近年来,不少市区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崇明,让崇明孩子有了更多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目前,这方面的总体情况是怎样的?未来,还有哪些计划? 姚李超:上海长江大桥的开通为崇明教育的发展增添了活力,打开了空间,崇明教育和市区教育部门的联系日益紧密,校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近年来我们采用了“委托管理”“学校结对”等方式,使崇明的孩子也有了更好接触市区优质教育的机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我们考虑引进原汁原味的市区名校教育,让更多崇明的孩子不出海岛也能享受市区优质教育资源。 2013年开始,崇明与黄浦、静安两区开展教育结对共建,而黄浦、静安两区优质教育资源较多,把两区的名校引入崇明,对崇明教育的发展、对崇明的学生都是一件大好事。这项工作也得到了市教委,以及黄浦、静安两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在第一轮合作办学中,由上海市一师附小托管上海市一师附小崇明区江帆小学、静安南西幼儿园托管静安南西幼儿园崇明区新城幼儿园。两校开办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考虑到上海实验学校良好的社会口碑和社会影响力,在市领导和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在第二轮合作办学中,由上海市实验学校托管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东滩学校,同时由黄浦区思南路幼儿园托管上海东滩思南路幼儿园,两校已于去年9月正式开学。 在第三轮合作办学中,计划由上海向明初级中学托管崇明江帆中学,由黄浦实验小学托管长兴新建小学,目前有关工作正在推进中。“名校+新校”的集团化办学在崇明取得了成功,各个学校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市区名校优秀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原汁原味植入了崇明新校,并逐步辐射至崇明其他学校,最终受益的是崇明的孩子。 记者:崇明的职业教育是一大特色,近年来,一些职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前景看好。请介绍一下近年来,崇明在职业教育方面的特色及取得的成果。 姚李超:本区现有职校1所,为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是国家级重点职校,有教职工302人,拥有加工制造、园林艺术、商贸旅游三大专业群16个专业,在籍学生3009名。近年来,职校生的技能水平不断提升,就业率也随之提升,2017年达到98.95%;职业学校社会评价不断提高,学校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教博会“职业体验日”风采展示奖、崇明区文明校园等十多项荣誉,办学经验和典型案例被多家媒体报道。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 近几年,崇明职业教育根据崇明产业需求,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科学设置对口专业。根据长兴海洋装备制造产业的需求,对接当地产业,修建了上海工程技术管理学校长兴校区,实现了一校两区的管理模式。同时,依据长兴岛海洋装备制造业、崇明本岛生态旅游服务业和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三大产业发展需求,编制了《学校中、长期专业布局结构调整优化建设规划》,设置了制造加工类、商贸旅游类和农林艺术类三大专业群,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匹配,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率。此外,加强中本贯通、中高职贯通的力度,打开崇明职校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通道,使职校生通过中高职、中本贯通相关项目,有机会接受高职、本科教育。 与此同时,校企合作不断加强,产教融合不断深化,学生的就业率不断提升。区政府积极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职教集团成立至今,校校、校企合作不断加强,产教融合不断深化,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提升,创新人才培养不断深入。同时,学校不断开拓学生的就业途径,对接产业需求,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职校毕业生连续五年就业率保持在97%左右。2017年毕业生共计759名,就业率达98.95%。2017年8月4日,崇明区政府与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合作意向书的签署,使上海工程技术管理学校的学生也能在高端国企就业,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