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生“网贷、校园贷”诱发集资诈骗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2018-5-29 0:00:00发布71次查看
近年来,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互联网网络借贷平台推出只需提供一张身份证和一张学生证便可从借贷平台处借到最高5万元人民币的业务。部分违法犯罪分子便看准了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以高利润、无风险为诱饵将罪恶的魔爪伸向这一善良、单纯的群体。此类案件已成高发态势,集资诈骗严重侵害了人们群众经济利益,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案件特点
1、主要诈骗对象是各高校在读大学生。犯罪嫌疑人瞄准在读大学生警惕性不高、防范诈骗的意识不强、较容易相信人等特点,向在读大学生借款,还帮助受害人向各个网贷平台借款,只需要受害人提供身份证、学生证等简单的材料,从网贷平台借到款后直接汇入犯罪嫌疑人支付宝,还给受害人一定的报酬,使受害人觉得既方便又赚钱。
2、谎称开办培训学校,实则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犯罪嫌疑人以开办培训学校为名目,向受害人借款。为取得受害人的信任还多次带领受害人到其开办的一个培训学校内参观,实际上将借来的款项肆意挥霍,没有用作学校的培训经营。
3、受害人数众多,涉案金额巨大。以高息、无风险为诱饵,通过在读大学生借款,借到款项后又向受害人宣称需要继续拉人借款给他们,不然资金运转不开,导致又陆续有大学生成为受害者。
4、隐蔽性强、潜伏期长、财产损失惨重。该类案件以项目投资急需资金为名,高额回报诱骗群众,均有完善的工商营业执照,表面上正常合规经营,夸大公司营业利润,购买豪车增强表面经济实力,其实背后负债累累,靠拆东墙补西墙来体现所谓的信誉。由于表面上经济实力强,使很多投资者相信有能力偿还,致使报案滞后,最终导致追赃困难。
案件成因分析
1、网络借贷平台众多,借贷条件低,获得贷款简单、快速放款无抵押,学生认为方便快捷、又可以小赚一笔。无形中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2、大学生防范意识普遍不高,较容易相信他人,身边朋友介绍通过网贷分期借款,不仅简单快捷还能赚钱,很容易被迷惑,极易上当受骗。
3、不法分子利用学生用钱心理,经受不住物质诱惑,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等心理特点,大肆在各高校疯狂敛财。
警方提醒公民应严密保管个人信息及证件,如需贷款应走正规渠道。
嘉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