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延吉司法所开展“校园欺凌预防与自护”主题讲座
2018-5-23 10:58:00发布68次查看
去年年底,国家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同样在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建议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公众的视线开始聚焦到了“校园欺凌”。
5月21日上午,杨浦区延吉新村司法所邀请华东政法大学法律援助中心为辖区内延吉第二初级中学的全体学生上了一堂有关“校园欺凌预防与自护”主题讲座。授课老师先是以动漫短片的形式,向在座学生介绍了校园欺凌常见的手段、校园欺凌所涉及的严重后果以及遇到校园暴力等侵害该如何应对的方法。授课老师从施暴者、胁从者及被施暴者三个方面用以案释法的形式为全体学生分别分析了校园欺凌的原因及危害,以现场体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合理控制情绪,做到接纳不同,尊重他人,和谐相处。活动环节中在座学生积极踊跃,参与热情高涨。
中学阶段校园欺凌较其他阶段要多,对于被欺凌者容易丧失安全感,造成恐惧、焦虑等心理,轻则造成厌学、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严重者甚至可能会因无法承受压力而发生自伤、自残或自杀行为。若是遭遇到校园欺凌情况,授课老师也为我们学生“支了三招”:
第一,忌“落单”,尽量结伴同行。独自出去找同学玩时,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放学不要在路上贪玩,天黑前按时回家。
第二,忌“鲁莽”,保持冷静理智。许多校园暴力的发生,往往伴随着“江湖义气”产生,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切记盲目地参与校园欺凌,成为欺凌行为中的帮凶。
第三,忌“发懵”,勇敢及时呼救。当在公共场合受到一群人胁迫的时候,应该采取向路人、成年人呼救求助的态度,做出引起路人注意的动作。
对于家长与学校,授课老师也呼吁:面对校园暴力,应家校联手,早期预警。特别关注学习成绩突然下滑、精神恍惚、情绪反常、无故旷课等异常表现的学生、及时了解产生的原因,并通过电话家访、上门走访等形式与家长沟通,家校合作及时疏导。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