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上海是打开近代中国历史的一把钥匙,而这段百年光阴则是被镌刻在一座座老建筑的纹理中。
延安西路1262号地处新华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在历史上扮演过多种角色。近百年前,它是供外籍侨民休闲娱乐的美国乡村总会,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的孙科别墅也坐落于这一街区,后整个区域变身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近70年来,这里一直没有对外开放,在普通上海市民眼中,可谓蒙着一层神秘面纱。
如今,上生所把这块历史建筑保存完好的园区交给了上海万科来进行城市更新,并由其在此后长达二十年对其进行经营管理。这个见证了上海90多年风云变迁的园区,今天向市民打开大门,未来这里将变身为7×24小时开放的“上生·新所”活力街区。
风云际会的孙科别墅
“上生·新所”总占地约4.8万平方米,建筑年代和风格各不相同。从番禺路入口进入,第一个建筑就是由建筑师邬达克设计的“孙科别墅”。
1891年,孙中山先生的长子孙科出生,上世纪30年代,孙科已在政坛崭露头角,先后担任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立法院长等职。而在同一时期,设计师邬达克在上海也已逐步站稳脚跟,在那个上海建筑的黄金时代,几乎垄断了当时沪上经典的建筑设计。
1929年,邬达克遇到了经济危机,幸亏孙科慷慨解囊,才得以化解。邬达克遂把未及入住的自宅低价转让给了孙科还了人情。
由于孙科别墅还将进行新一轮修缮,仅在部分时间对外开放。
这座建筑融合多种建筑风格:平缓屋顶是西班牙风格;多变的窗框是巴洛克风格,并保留了厚实的圆形木门、弧形穹顶式的天花板和搪瓷浴缸。
别墅近400平方米,在二楼可以俯瞰7000多平方米的大花园。孙科别墅内部设计精致,楼梯和护墙全是柚木制成,木质地板保存完好。
美国乡村总会建筑群
孙科别墅向西约五十米,就是美国乡村总会建筑群,这里最早是作为外国移民的休闲娱乐中心,由哈沙德洋行elliotthazzard 设计,于1924年建造,主体包括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和海军俱乐部这两栋建筑。
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内的繁复细节,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黄金岁月的真实写照。一楼是当时的舞厅,内有八根旋转式的科林斯柱,柱的顶端是卷须花蕾的图案。二楼的几个房间,门上还留有有机玻璃的门把手。这幢巴洛克建筑解放后,被上生所拿来用作生产疫苗的基地。
2016年,上生所腾退厂房,上海万科全面接管园区,为每栋建筑量身定制更新措施。
“园区内的历史建筑价值极高,更新改造要‘修旧如旧’。”上海万科“上生·新所”项目设计负责人陆言清说,仅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的拉毛墙面修复就耗费两至三个月时间。“拉毛”是老洋房中常见工艺,手法极其考究:黄沙、水泥的配比,“拉毛”的时间、力度都会影响效果,必须找经验老到的施工师傅来操作。为了呈现原有效果,现场工作人员甚至找了一堵白墙做试验,反复尝试了几十遍。
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旁的海军俱乐部内,穿过宽敞的健身房,可见到当年全上海罕见的“英制”尺寸露天泳池,水质澄澈湛蓝,浅水池的尽头是马赛克拼出的“shallow end”。这些马赛克地砖至今已有近八十年历史,仍光艳如新。泳池曾经是外籍侨民的娱乐场所,后对上生所的职工及其家属开放。
海军俱乐部外观
健身房
游泳池
施工队驻场后,一名上生所老员工告诉施工人员泳池浅水区旁的封闭墙里面有动物雕塑。施工队小心翼翼开凿,果然在墙里面发现羊头雕塑。据史料记载,这颗精美的羊头雕塑百年前曾是泳池的喷水口。
这幢大楼曾是生产麻腮风疫苗的场所,它建于上世纪60年代,8层高,彼时是长宁区第一高楼。这座德国包豪斯风格建筑,外观简约,窗户尺寸较小,工业风格浓郁,由郭沫若之子、著名建筑设计师郭博设计。现经过改造已加大了窗户尺寸,增强采光。
万科相关负责人介绍,“上生·新所”从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公共性和开放性,尤其是历史建筑将以开放为主,尽量弱化商业功能。未来的“上生·新所”将打造成以文创产业为核心的城市客厅。
漫步“上生·新所”,话匣君体验到的不仅是旧时大家族生活繁荣风雅的景象,更重要是在城市更新的历程中保护了珍贵的历史文脉,对于这座城市,对于城市中的每个人来说,都是无价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