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长宁检察功勋公诉人将公平正义传递

2018-5-25 13:54:40发布75次查看

“我因公诉成长,我以公诉为荣。”  这位“功勋公诉人”朱丽群身上有着许多的光环。她是市级优秀公诉人、长宁检察的公诉招牌,她从检34年,曾获得 “上海市三八红旗手”、长宁区“平安英雄”“十佳忠诚卫士”等荣誉称号,她带领公诉队伍获得世博会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先进集体等多项奖章……提到从事了34年的公诉工作,朱丽群的话朴实无华,却道出了自己的心声:“第一次穿上检察制服时的那种神圣感和使命感,成为我为公诉岗位奉献一生的动力。”
  朱丽群是长宁区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检察官,1984年,她进入长宁区检察院公诉科工作,当时办案人员不到10人,每年几百件的案件量,动辄十几册卷宗摆在案头。但是,凭着一股韧劲和灵性,朱丽群勤学苦练,很快适应了公诉的办案节奏。34年间,从一名书记员到检察员,公诉科科长,再到院检委会专职委员,朱丽群始终坚守在办案一线,以执著的追求诠释了一名公诉人的为民情怀和正义力量。
  初出茅庐有点“尬”
  “真没想到办理的第一个案子居然是强奸案,我内心是拒绝的。但老师告诉我,检察人员是什么案子都要办的。”当初,朱丽群刚刚接手案件的时候,就碰到了这件尴尬的事。听着犯罪嫌疑人陈述犯罪细节,朱丽群羞窘得无所适从,手中的笔数次提起却始终落不到纸上。
  正尴尬的时候,朱丽群无意间瞥到身上军绿色的检察制服,她瞬间清醒了:“现在的我已经不是学生了,而是一名检察人员。”调整好心态,她开始专注记录犯罪嫌疑人的供述。
  经过这一次办案的洗礼,朱丽群深刻地认识到,司法工作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办好案件,就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了解社情民意,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而这,也正是公诉工作的魅力所在。
  案件棘手有点“辣”
  朱丽群的办案风格是出了名的雷厉风行,敢碰硬茬儿。遇到难度较大的挠头案、新型案,她总是抢着办、带头办。
  2011年,朱丽群审查起诉了一起电信诈骗案件。长宁区一位老太太被境内外勾结的诈骗团伙骗走了199万元,当时款项划入指令账号后,立即被专人操作分散转移,资金去向可谓错综复杂。同时,被告人吴某拒不认罪,且证据单薄。
  如何在零口供的情况下指控犯罪,成了朱丽群急需解决的问题。“当时这个案件仅证据搜集就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我们一方面通过账户锁定,根据划款时间的相关性,仔细分析了资金去向,并复核同案犯的辨认指证;另一方面结合吴某曾被厦门警方抓捕的人格证据,锁定了吴某是团伙主犯的事实。”最终,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吴某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五万元。
  温情化解有点“甜”
  朱丽群办理案件并不总是“疾风骤雨”,她也会通过“春风化雨”般的柔情去消弭裂痕,温暖人心。
  几年前办理的一起由家庭纠纷引发的故意伤害案件,让朱丽群记忆犹新。案件中的王某因母亲的赡养问题长期以来与三个姐姐意见不合,在一次争吵中,王某冲动之下把汽油泼洒在二姐的衣服上后点火,导致二姐被烧伤。经鉴定,二姐烧伤的程度为轻伤。
  “按照一般的做法我们依法对王某提起公诉即可,但考虑到此案件是家庭纠纷引起,起诉并不能解开姐弟之间的心结,案件情况也符合刑事和解的法定条件,所以我们运用了相对不起诉机制,花了更多的工夫去做修复社会关系这件事。”当时临近年关,朱丽群顾不上家中琐事,反复奔波于王家与看守所之间做调解。经过她不懈的努力,不仅姐弟双方达成了刑事和解协议,连老母亲的赡养问题也一并得到了圆满解决。
  最终,这个案件做出了相对不起诉的决定,王某走出看守所时,与等着他的姐姐抱头痛哭。十几年来,王家人第一次吃上团圆饭,这让朱丽群感到无比欣慰:“能够化解矛盾,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我们的工作意义就放大了。”
  一个又一个案件,一趟又一趟提审,一遍又一遍阅卷,一次又一次出庭……34年来,朱丽群办理了上千起案件,成为全市在公诉岗位上服务年限最长的公诉人之一。身为检委会专职委员,她依然亲自审查起诉案件并指导年轻公诉人办案,保持着临睡打腹稿、思考庭上应对策略的习惯,数十年如一日。朱丽群说,公诉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她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凭着对公诉岗位的眷眷之情,对公平正义的孜孜追求,我将继续在这舞台上燃烧激情,传递薪火。”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