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桃红色亮片的口红,一个外表精致的包袋......靓丽的外表下隐藏着“一招制敌”的防狼秘密。这些备受关注的个人防身设备,正在第十八届上海国际公共安全产品博览会展出。
近日,女子独自出行安全受到社会的关注。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不少个人防身设备被搬上展台。
一款比手机还轻巧的防狼设备,集报警、喷雾、照明、防盗于一身。使用者在受到他人侵扰时按下按钮,设备将发出刺耳的警报声;在设备的顶部记者看到一个风油精喷射口,使用时就像扣动一次扳机,风油精成柱状喷射出来。此外,若独自出差入住宾馆,可将此设备挂在门把手处,如有他人入侵,报警一触即发。
谁也想不到,一支带有桃红色亮片的口红,一根看似普通的女士手电筒,揭盖后点开红色按钮,竟能瞬间发出3000伏的脉冲电压,“噼里啪啦”作响的电光能使歹徒失去反抗能力。上海保安技术防范工程师潘伟告诉记者:“由于其能量和电流都比较小,电流不到2焦耳,所以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能使歹徒丧失反抗能力。”
与上述两款电击产品具有相同外观的,还有口红防狼喷雾和手电筒防狼喷雾,这两款喷雾内灌有浓度低于30%的辣椒素,能在短时间内对歹徒的脸部皮肤、鼻子黏膜造成强烈的疼痛感,迫使犯罪中止。“这些个人的防狼设备中,电流在3000伏以下的电击设备,辣椒素浓度低于30%的防狼喷雾,都是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之内的。”潘伟说。
在安博会现场,记者还看到了一个卖包袋的展柜,展出女士通勤包、休闲包、电脑包等。然而,谁也想不到,它们居然是一款能防盗防抢的包袋。
这款包袋配有一个小遥控器或手机app控制,当被歹徒抢夺时,使用者可按下遥控器按钮,包身和手提柄便会产生3000伏的电流。“通过高压阻击震荡,产生脉冲,迫使歹徒手臂一麻,将包扔掉。”潘伟介绍,这款包袋还具有震动防盗模式,当偷盗者触碰到包袋后会自动产生电击。
智能家防:“猫眼” 防盗门锁实现手机看家
在民用家防展区,一套“猫眼”和防盗锁组成的智能门禁系统引起了参观者围观。
这套利用手机看家的智能门禁系统,主人可通过手机app随时查看家门外的情况。“通过智能人体接近传感和人脸识别等技术,猫眼上的摄像头拍摄下访客照片后,会将访客照片发至主人手机上。”参展商介绍,若有可疑人物在门外徘徊,也会被“猫眼”捕捉,系统会将可以信息发送至主人的手机上。此外,通过“猫眼”摄像头主人还能远程确认家人是否被尾随。
据了解,该“猫眼”摄像头具有5米红外夜视和夜拍模式,即使是在夜间光线较弱的情况下,也能实现准确捕捉。
值得注意的是,集指纹、密码、ic卡、钥匙四种开门方式于一体的智能门锁,主人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给朋友、保姆、钟点工限时限次授予临时开门权限,“主人一手把控外人的开门时间和次数,还能通过‘猫眼’上的设备与访客进行远程可视通话。”工作人员介绍道。
智慧社区:小区居民“刷脸”进出
展会上人脸识别记录进出人员情况、大数据锁定嫌疑人落脚点等功能集一身的智能小区管理模型,也让人眼前一亮。
去年以来,随着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的加速,不少小区改造升级插上高科技翅膀。会展方搭建了一个“智慧社区”范例展示专区,集成“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让观展市民切身感受“智慧社区”带来的安全与便利。
现场设有一个迷你社区安防展柜,进出小区大门,居民不需使用门禁卡,而是“刷脸为匙”。访客则需要登记,在大门一侧设有自助登记机,访客需要留下图像、身份信息、联系方式等数据。
车辆进出同样如此,事先被录入车牌的车辆开到门前,大门就会自动抬杆放行。非小区车辆则需要进行登记。
此外,小区里的烟感、井盖、地磁、电子围栏、水质等都实现物联网,一旦出现故障,马上报警,确保小区安全运行。
进入小区后,每个门洞设有“刷脸”的门禁系统,而在门的内侧,还有一个反向摄像头,每一个访客在离开楼宇时都会被记录下来,这也为小区保安监测可以人员提供信息帮助:“如果这个人只有离开的图像,并没有进入的图像,那么这个人有可能是尾随他人进入门洞的。”
随着智能安防的投入,不少市民担心自己的个人隐私被暴露,针对这一问题,智能安防系统专门设置了脱敏功能,当市民进入小区信息被记录后,信息立即被上传至公安部门,留在小区物业的信息只剩下被模糊处理的头像、姓名和联系方式。
本届安博会共有350余家企业参加本次展会,展出万余种安防安保产品。展会从23日起连续3天在上海世博展览馆(浦东新区国展路1099号)举行。
来源|新闻晨报(shxwcb)记者 吴艺璇、周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