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市场监管局:一年受理申请登记4万余件
2018-5-25 13:29:02发布85次查看
据长宁区消息:在长宁市场监管局,有一支14人的团队,随着优化营商环境快车道的开启,他们为往来企业办理注册许可业务,只有上班时间、却没有固定的下班时间。一年365天,累计受理各类企业申请登记4万余件。今年,他们被评为“上海市工人先锋号”。
聚焦难点、痛点和堵点
工作强度有多大?一串数据可表明:长宁区市场监管局共有11个注册许可窗口,其中6个综合窗口、2个食品窗口、2个医疗器械窗口、1个“一窗通”窗口;长宁区市场监管局注册许可科现有人员14人,其中党员10人,平均年龄35岁。他们承担了长宁区3.2万余户企业、4000余户食品流通经营户、3千余户餐饮经营户和2百余户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各类注册许可工作。在2017年度,这支14人的团队全年接待11万余人次,受理各类申请登记4万余件,外出检查核查经营场所1000余次。
“对接上级商事登记改革举措、对接自贸区先试先行政策,支持长宁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3+2’重点产业企业的发展……针对开办企业的各个环节予以现场解答,窗口工作人员‘压力山大’。”上海市长宁区市场监管局注册许可科、外商投资企业注册科科长马金涛告诉记者,今年以来,面对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发展机遇,注册许可窗口以“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决心和勇气,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紧扣企业的“难点”、“痛点”和“堵点”。
在市工商局的支持下,2016年长宁区率先在全市推出“一照多址”制度,在长宁区从事不扰民、不影响周边环境和公共安全的“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企业,在区内增设一个或多个经营场所时可实行“一照多址”登记。2017年,“一照多址”制度进入2.0版本,将适用范围进行了大幅扩容,大幅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简化办理流程,使企业无需重复提交分支机构的申请材料。
每周开启“正午学堂”
“窗口是面向社会的对外工作,每天接触大量的来访者,面对各类咨询,我们不学习不行、不补课更不行。”马金涛告诉记者,结合窗口日常繁忙工作的实际,他们将学习形式和载体固化为“正午学堂”。“每个礼拜五、中午12点,雷打不动,抽出时间来学习。把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归集到提升登记服务效能,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工作中去。”
记者了解到,长宁区市场监管局注册许可科所在的机关第五党支部,共有10名党员。支部党员积极参与“岗位建新功、党员见行动”等创建活动,全体党员在制服上佩戴党徽,向办事群众主动亮身份,注册许可窗口设立了党员责任区、4个党员示范岗、5个党员先锋岗,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强化自身专业知识,为申请人提供高效的注册登记服务。
其中,党小组组长杨勇同志作为支部从事登记工作年限最长的“老法师”,在原有熟练掌握工商注册的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学习新的食品、药品许可办理程序规定,成为“一专多能”的登记好手。在杨勇同志的窗口,注册科设立首个长宁区“一窗通办”窗口,所有涉及注册许可法定事项的申请,在该窗口均可一窗收件、一窗办理。
全面对接“一窗通”平台
今年3月31日,全市“一窗通”企业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得益于“一窗通”平台,开办企业时间压缩至5天,大大激发了市场主体的申请活跃程度。
“在长宁有一家大型进口贸易商,被国内某上市公司投资入股,由于时间紧急,事关上市公司次日重大事项的发布,该进口贸易商需要在当日办结股权变更。在递交材料时,市场监管部门发现有一个非关键性材料出现漏签。”马金涛告诉记者,为了不影响次日重大事项的发布,长宁区市场监管局注册许可科及时启动了“合理容缺”机制,并在当天下班后为其延时服务,允许企业在翌日补交该非关键性材料,当场办结了该股权变更登记。
长宁区市场监管局还全面开展了“政银合作”创新登记模式,申请人可就近自主选择银行网点办理,银行提供名称申报、企业设立、代办刻章、银行开户等企业开办全过程服务。据悉,依托银行网点试点开展企业登记代理服务,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4家试点银行共合作开放61个支行网点。
“勇于自我革新,让企业少跑路、为企业赢得时间。”马金涛告诉记者,今年,长宁区市场监管局全面实施各类开办企业的综合政策落地,降低准入门槛及条件。此外,长宁通过线上视频对简单整改事项进行复查,免于再次现场核查。对于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要求的许可审批事项,承诺7个工作日办结,较法定审批时限缩短2/3。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