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普陀新闻

寻城市文化记忆 续中德传统友谊 ——记德国汉堡莱辛菲尔德文理中学来甘泉外国语中学交流

2018-5-24 0:00:00发布76次查看
 
2018年5月4日至11日,甘泉外国语中学的德国姐妹校——汉堡莱辛菲尔德文理中学师生一行15人在甘泉外国语中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交流,主要是在墨卡托基金会中德青少年研究项目的框架下,与甘泉外国语中学高一年级12名德语学生进行了以《城市文化记忆——上海的德国印记》为主题的项目研究。此次项目研究是对今年2月甘泉外国语中学访问该校期间,开展的《城市文化记忆——汉堡的中国印记》的呼应,由此构成的2017/18年度甘泉外国语中学与汉堡姐妹校共同开展的墨卡托基金会中德青少年研究项目。
随中国伙伴,访前人足迹,叹时光变迁
周六一早,中德学生伴随着朦胧细雨,相约乘坐地铁来到了外滩。尽管天公有些不作美,但项目相关的寻访活动有序展开。
一路上,中国学生为德国学生介绍了中德咋上海最初的交往,以格林邮船大楼为代表的政府交往、第一个德意志之角、德国俱乐部大楼、以礼和洋行为代表的商业往来。其中礼和洋行大楼也是为数不多的、完全由德国建筑师建造的大楼。
大家发现,汉堡作为上海的友好城市,无论是在商业还是政治领域,都较早地与上海有所关联。另外,大家在走访之后发现了与自己原先设想的不同之处。原来,上海与汉堡之间的交往并不是以政治上缔结友好关系为先,而是先从商业开始,商人在此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午,天空依旧飘着小雨,大家调整了原先漫步法租界的行程,直接抵达了原德国戏剧的演出地——“兰心大剧院”和“德国花园俱乐部”。与原型相比,现在的“兰心大剧院”似乎少了原先的繁华;而在原“德国花园俱乐部”的旧址上是一栋法式建筑,不禁让人感慨时光飞逝。德国在上海并没有租界,但德国建筑依旧在上海留下了不少印记。虽然很多建筑出于各种原因都不复存在了,但改革开放后上海第一个人民新村“曹杨新村”中就融合了德国人的建筑规划理念——居住区域内有餐厅、电影院、购物场所、公园等等。
本次项目的第三部分在周一下午进行。在中国学生带领下,德国师生来到了位于虹口区的“犹太难民纪念馆”和同济大学中德学院,并聆听了德国研究中心俞宙明老师有关中德文化的讲座。“犹太难民纪念馆”包括摩西会堂旧址和两个展示厅,见证了犹太难民在上海这段历史。在这里,德国学生深受触动,由此大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也成为了大家下一年度项目活动的主题来源。
在亲身走访前人足迹之后,大家回到学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整理和展示的准备工作。大家一起制作海报,利用德语课的时间,向初一和高一的德语学生进行了项目的总结展示。大家配合默契,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考、到位的翻译让所有在场学生也成为了项目学习的一份子,感受到了上海和汉堡两座城市、中国与德国两个国家之前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
享海派历史,赞汽车之交,促中德同行
探寻了中德过往之外,德国师生在沪期间还前往了新开放的上海历史博物馆,进一步地了解上海的城市变迁。修建一新的展馆内各种互动性极强的展示、用油画展现的上海历史以及风景独特的露天平台都给德国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海的形象更为丰富多面的呈现出来。
为更好地契合主题,本次探究项目还包括了位于嘉定安亭的汽车博物馆。德国师生们为博物馆内丰富的展览品表示惊叹,也为中德未来的“汽车友谊”充满期待。
此外,在德国汉堡的寻访中,大家游览了上海赠予汉堡的豫园湖心亭;与之相应,在本次住家周末安排的活动中,大家也都在上海参观了真正的豫园。九曲桥的人潮熙攘和池塘里的各色鲤鱼,让德国学生颇感新奇。
基于以往的经验,体育运动是中德学生共同的热爱。因此,本次交流活动还安排在嘉定“翔立方”的参观和体育活动;而在校期间,武术课也让德国学生体验到了中华传统体育的魅力;课间,大家也在操场上奔跑跳跃,运动场也成为了中德学生交流的动感平台。
整个项目伴随着德国师生的展示而临近尾声,大家不仅在汉堡探寻了中国的足迹,也在上海探寻了德国的足迹。对于参与项目的每一位师生来说,前人的足迹不再停留在书本上,而是鲜活地,真切地留在了心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即使甘泉和莱辛菲尔德、上海和汉堡、中国和德国,离得很远,但彼此在过去存在着的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大家共同建立的友谊,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愿景,都让彼此的手牵得更紧、心靠得更近、路走得更远。
普陀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