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智慧执行”打造沪上万千“铁爪法官”
2018-5-22 11:09:23发布66次查看
据长宁区消息:“执行工作因为有了信息化的助力,上海有了千千万万的‘铁爪法官’。”张青感慨道。
因为办案缜密,手腕强硬,长宁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张青是令许多被执行人闻风丧胆的“铁爪法官”。随着近年来失信、限高、部门协作等一系列信息化的执行重拳出击,让债权人看到希望,也让老赖们感到绝望。近日,来自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5个代表团的36位全国人大代表来到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闵行区人民法院、虹口区人民法院、长宁区人民法院和崇明区人民法院长兴岛人民法庭,开展“基本解决执行难”专项视察活动。记者日前从长宁法院了解到,信息技术在该院执行领域广泛应用,并引发了一场以信息化建设助推执行模式转变的深刻变革。而长宁法院的执行工作也是上海法院系统“智慧执行”的一个缩影。
烦恼
“铁爪法官”的无奈:执行最怕“好像”二字
自从16年前担任执行法官的工作,张青便将全部身心投入其中。他的办案数量“噌噌”往上蹿,“铁爪”张青的外号也渐渐传开了……
之所以被称作“铁爪”,源于张青对于被执行人的紧盯不放,“锱铢必较”。在一起借贷案件中,被执行人耍赖,坚称自己身无分文。面对被执行人“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张青没有被吓倒。“不能轻易放弃查找财产。”张青在翻阅了卷宗后,突然灵光一现:“被执行人之前经营公司,经济往来必定依靠银行。而为了业务方便,这个银行也应该在公司周边。”
于是,张青便以涉诉公司所在地为中心,画了一个2公里半径的查找范围。果然在几天内连续走访了五六家银行后,终于在一家建设银行中找到了被执行人的银行账户,顺利地冻结了账户上了资金,为这起“硬骨头”的执行案件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但张青也坦言,依靠人力去跑银行查账户偶然性很高,能执结到位,常常是运气使然。他告诉记者,“我们最怕申请人说‘好像’二字。”张青无奈地说,依照“好像”的线索,十有八九要扑空的。
然而,随着上海法院信息化建设,曾经“第一难”的执行工作开始有了转机,张青的烦恼也渐渐消失……
找钱
信息系统:全国银行账户“门清”
张青说,过去法院执行经常是“两个法官一台车四处找”,最多一个下午跑一个银行。如果遇上被执行人开户行在外地,还得跨区域执行,执行结果常常还是未知数。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完善,查人找物变得越来越便捷。“现在法官只要点一点鼠标,被执行人在全国所有银行的开户信息都一目了然。”张青说,现在依托执行查控系统,能“点对点”地对被执行人存款、房产、车辆、户籍、身份和工商登记信息进行集中查询,节省了大量路途奔波和查询等待的时间。“现在冻结一个银行账户只要几分钟。”
而通过信息化系统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执行法官或法官助理长出了对付老赖的“铁爪”。
帅金是长宁法院执行局的一名年轻执行法官助理,6年的从业经历并不算长,但他业绩相比老法官却并不逊色,许多老赖在他的“火眼金睛”中“无所遁形”。他告诉记者,查控系统是他的“制胜法宝”之一。近日,一家老赖公司就栽倒在网络查控中。据了解,这家位于南宁的公司欠下申请人25万元。但拿到判决书后,该公司却始终不愿履行判决。帅金查询了该公司及法定代表人名下确实无财产可供执行,执行不得不终结。可是,帅金并未就此放过老赖,而是通过查控系统,将该公司及法定代表人名下所有账户予以冻结,确保账户资金“只进不出”。果然,几个月后,该公司以为“风头已过”,又通过账户进行经济往来,一笔货款打入被冻结账户。接到系统报警后,帅金立即进行了资金的划扣,这起“死案”有了生机,部分执行到位。
据悉,上海法院还注重加强与最高人民法院“总对总”查控系统对接,努力推动形成覆盖全国地域存款及其他金融产品、车辆、证券、股权、房地产等主要财产形式的网络化、自动化执行查控体系,建立执行大数据分析平台,充分运用全市法院执行大数据,全方位掌握被执行人财产、出入境、海关通关、网上消费、电子支付等动态信息,追查被执行人财产线索,建立被执行人履行能力评估模型,预测执行工作态势。
找车
部门协作:找车用上“电子眼”
相比房屋不动产,车辆这些动产的查找更是执行中的难题。
张青法官几年前就曾为找韩国“老赖”看过数千辆车。韩国老赖元某身负多个未结案件,为躲避法官,他“狡兔三窟”。张青得知元某有一台韩国原装进口车,与国内车辆的形态存在较大差异,容易辨认,有人曾经在龙柏“锦绣园”小区里见过该车。然而该小区住了上万户人家,停放了几千辆车。尽管大海捞针,张青还是一有时间就往锦绣园跑,两个星期跑了六趟,终于发现了元某的汽车。张青敲开了车主的门。房间里住的正是元某的朋友。张青对元某的朋友耐心劝说:“如果不交出车钥匙,法院会强制将车子拖走。”犹豫了好一阵,元某的朋友终于掏出了车钥匙……5天后,元某主动清偿了款项。
如今,查找车辆除了执行法官的“火眼金睛”,还用上了公安道口的监控“电子眼”。日前,长宁法院执行局运用与公安部门的协查联动机制,查控一批执行案件中被查封的机动车。
涉案的是一家汽车租赁公司,名下有近40辆沪牌汽车。这些汽车具有较高变现价值,处于被查封状态。但因车辆是特殊动产,易于藏匿或转移,在执行过程中,汽车均下落不明,法院无法启动拍卖变卖程序。今年2月8日,长宁法院执行局向市交警总队发出协查法律文书,请求协助扣押9个案件的39辆被执行车辆。
协助请求发出不久,捷报就频频传来,执行局先后接到宝山朱桥、嘉定陆渡、安亭、青浦赵屯、松江枫泾等多个道口公安检查站的通知,告知已成功滞留布控被执行车辆。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借助公安部门的协助查控机制,执行局成功控制6辆被执行车辆,其中包括奥迪、奔驰等豪华车,总计市场价值约210万元。据悉,涉案车辆还在通过执行法官和电子眼进一步查找中。
长宁法院执行局曾俊怡局长表示,此次能迅速成功查扣,得益于上海市高院执行局与市公安局建立的联动长效机制的有效运行。这个机制为破解查人找物难打开了新的突破口,执行成效因此显着提高。
找人
失信“黑名单”:逼着老赖主动上门
长宁区作为上海中心城区之一,金融、类金融案件占比突出,大标的案件集中,查人找物很难,依靠传统手段全额执行到位难度极大。
“过去老赖总和我们捉迷藏,现在有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不少老赖开始主动上门。”张青说出了这两年“查人”的变化。在他看来,失信“黑名单”的威慑力很大,通过失信信息的联动,让被执行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去年年底,张青就成功执结了一起很有难度的租赁纠纷案件。案件要交付的场地达到八万平方米,光在建的烂尾楼就有三幢;被执行人累计欠款达3亿多元。
刚拿到案件,张青就急着去看现场,发现场地一大堆东西,搬不走、卖不掉、拆不得、赶不跑,若按常规手段清场,就算整个法院全员出动都不够。他顺便又看了被执行人名下25套房产,均有人居住,变现难度极大。而作为被执行人的大老板也早已不见踪影。
基于被执行人的行为,张青将他与名下的公司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法定代表人限制出境。几天后,原本躲藏起来的被执行人却主动来到法院找张青。原来,被执行人公司拿到一块地要搞房地产开发,向银行贷了60多亿元的款。银行刚要放款,发现被执行人上失信榜了,便不愿放款。眼看60多亿元就要打水漂,被执行人急了,请求法院高抬贵手。于是,张青趁机劝被执行人,把钱付了,也就从失信榜下来了。被执行人终于屈服,一次性支付拖欠场地租赁费人民币3.13亿元。
张青说,通过信息系统的联动,失信被执行人在贷款、乘坐飞机高铁、宾馆住宿乃至孩子就学上处处受限,这也使得不少被执行人主动上门履行判决。据了解,在传统线上失信曝光平台之外,长宁法院还积极拓展建立起以“法院电子显示屏为主轴,中山公园、虹桥临空经济园区、上海动物园、天山公园四处电子显示屏为支线,辐射长宁区东西南北四角”的线下立体式失信曝光网络,自2016年5月试运行至今,已动态曝光失信被执行人近1000余人次,仅2017年就有505件案件的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