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统编教材 研发有效活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宝山、虹口、普陀、奉贤联合教研活动举行
2018-5-18 10:11:43发布103次查看
5月16日下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宝山、虹口、普陀、奉贤四区联合教研活动在宝山区第三中心小学举行。宝山区教研员、学科指导团及中心组成员、各校教研组长、一年级任课教师济济一堂,欢迎从虹口、普陀、奉贤远道而来的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共同参加了本次活动。
一、课堂展示,树立典型
首先,宝山区第三中心小学的老师执教了一年级第二学期《让我自己来整理》的第一课时,执教老师立足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学习活动,结合一年级的争章,借助猜一猜、分一分、比一比、说一说等形式,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及时、有序整理物品的意识。虹口区崇明路小学的蔡老师执教了《我想和你们一起玩》的第一课时,蔡老师通过课前的小调查充分了解学情,通过身边的小视频关注实际问题,通过丰富的小游戏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群体中,与伙伴一起和谐相处、快乐游戏。虽然两位老师非常年轻,但已初步凝练出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她们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对活动的有效设计、对课堂的全面把控,都为我们树立了非常好的典型作用。
二、专题点评,分析到位
接着,宝山区第三中心小学的王老师、虹口区崇明路小学的郑老师、普陀区长征中心小学的颜老师结合两堂课进行了主题式评课。从教材、学情、目标、学生、评价等五个方面进行点评;强调了基于学情是课堂教学的落脚点,优化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点,提升育人价值是课堂教学的突破点;通过两节课作比较,发现两课之间的侧重点不同,从而充分肯定了老师的活动设计。
三、微型报告,前沿引领
宝山教研员老师做了微报告,归纳出“共处、共生、共成长”这三个关键词。以两堂课的共同特点——关注人际交往为话题,延伸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物品、学生与老师、老师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引导道法老师要以部编教材为基础,以课程标准和基本要求为依据,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重点,开展有效的教学与研讨。
最后,奉贤教研员老师也鼓励老师们重备课、多磨课,这样课堂才能有质效;深入理解教材,敢于实践、勇于创新、关注积累,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也提升学科的育人价值。
四、平台互动,自我提升
活动过程中,现场的老师们还通过扫描二维码,登陆umu平台,分享了自己的教研心得或感受,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进一步提高了本次教研活动的实效。
不同的视角,会产生不同的思考。对于蹒跚起步的道法学科来说,今天的课堂展示、专题点评、微型报告,包括平台上的互动交流都是弥足珍贵的。希望宝山区道法学科的教师能在本次联合教研中有所收获、有所思考,在对学科的不懈探索中共处、共生、共成长。
宝山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