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区教育系统大调研工作全面铺开,利用大调研工作平台,区教育部门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惠民生,注重倾听街道居委和老百姓的需求,让志愿服务项目更接地气。
区教育局专门制定教育系统大调研工作方案,仅针对开学的大调研就分6组,对教育系统180家基层单位进行了调研,共访谈人数421人,召开座谈会42次,共计387人参加;共收集诉求205条,现场即时反馈79条,转相关科室和上级部门协调126条。
“全面覆盖”推动工作作风转变
一位教育局机关干部表示:“今年的工作结合大调研,不仅拉长了时间跨度,更推动了工作作风转变。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下去就都是办法。”
教育系统大调研采用“全覆盖”工作法,变“点卯式”为“覆盖式”,通过实地走访、个别访谈、座谈会等“三种形式”,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拉近机关和基层单位的关系。
教育是民生工程,机关干部把调查研究当成一次关注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生动实践,各调研小组聚焦中心工作,聚焦区域“十三五”规划和教育综改目标任务,了解教育新政、幼有所育等民生需求,聆听学校、师生、家长等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针对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提升、民办教师的职称评定、小学特殊儿童的随班就读问题,以及学校安全问题等进行梳理、汇总和反馈。
正如调研组一位成员所说,“以前觉得大调研活动就是听学校领导‘业绩汇报’和看‘定点现场’,如今,这样的‘拿来主义’我们不能要。”
区教育局党工委牵头召开特级校长教师、党外人士、退休教工、青年教师、团干部、工会干部和学生代表等多个座谈会。在学生座谈会上,以“小学生睡眠10小时能行吗?食堂可口吗?当上大队长请人吃饭这样的风气有没有?”等“唠家常”式的谈话拉近和学生的距离,从中掌握了学生和家长需求,了解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许多机关干部发现,各基层学校都主动将大调研精神与学校工作有机结合。各单位行政班子及工会在对生病教师、有困难的职工及退休教师的慰问活动时;班主任家访、党员青年教师深入居委开展“一师一居委,知心教师进社区公益服务”项目时,都能将大调研精神融入其中,倾听基层的教师、学生、家长、群众对教育的呼声以及对学校的意见与建议,为后续工作跟进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文化养老”点亮退休教工的微心愿
“老有所养”是十九大报告中的8大民生看点之一,教育系统退休教工8600人,接近在职教师数的50%,区教育局围绕退休教师的需求,把文化养老举措做实做细。
调研组了解到部分退休教师希望能走进校门分享学校特色文化,针对这一精神需求,区教育党工委商议决定:与教育党建联建责任区挂钩,由每个责任区挑选一所基地学校,挂牌并为退休教师提供特色文化服务。退休教师可以学校为单位组织报名参加,提升退休教师的获得感。此项工作被纳入2018年“修身共建文明同创”党员志愿服务菜单项目。
经过调研座谈、征求意见及进一步协商,不到一个月,10个区教育系统“文化养老”服务志愿基地正式授牌,包括曹杨二中、甘霖初职、同济二附中、北海中学、宜川附校、怒江中学、晋元中学、真如文英小学、长征中心小学和桃浦中心小学。区教育局用爱和责任点亮了退休教工的微心愿。
项目开展过程中,各街镇各校对基地活动的知晓度、积极性、参与率不同,区退管中心召开工作例会宣传“文化养老”工作,各块联络员协商基地活动内容,与承办校达成合作共识,街镇块内学校的党支部书记、校长、退管主任群策群力,搭建起“四个平台”:学习平台,展示平台,修身平台,实践平台,让退休教师了解普陀教育新进展、新成就、新态势。
各基地不断创新,推出了综合性强、覆盖面广、针对性实的网格化服务。随着第一批基地活动菜单出炉,431名退休教工迎来了专属他们的“春天”。
晋元高级中学开展了参观校史陈列馆、瞻仰谢晋元塑像的活动。活动期间,近百名退休教工向谢晋元将军的塑像敬献花篮,在缅怀先烈的同时铭记历史,展望未来。退休教师反馈道,“本次活动感受深刻,仿佛又回到了教学岗位,再次带领孩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升了教育内涵。”北海中学邀请石泉街道的退休教工代表50人参加学校自创课程,体验茶道与茶艺。甘泉党建联建责任区依托甘霖初职基地开设“中式面点制作”课程,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区教育局深度开发,探索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形式和服务内容,提供点面相宜网格化服务。如“跃动曹杨”全民健身节活动,就整合了街镇内的各种社会资源,形成了社区、校区与商区间的三区联动。
今后,区教育局将建立内外联动培育健全“文化养老”的长效机制,主动加强与组织、宣传、文化、财政、民政、老龄、残联等部门在“文化养老”领域的合作与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