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振兴乡村经济 市委农办赴松江新浜泖港调研
2018-5-15 10:23:27发布77次查看
据松江区消息:市委农办大调研组近日来到新浜镇许家草村、泖港镇曙光村,与我区农委干部、村“两委”干部、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主代表等开展交流,聚焦当前农业人才引进、农产品品牌创建等问题,深挖难点、痛点、堵点。
从2006年创立森鲜馆到现在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森鲜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顾慧华对农产品品牌创建有丰富经验。她也有一些困惑,比如,位于新浜镇许家草村的森鲜馆厂房建造于12年前,她想要翻建,但政策不允许,许多新招的员工看到这样的办公环境都不愿意来上班。“办公条件太差,90后员工比较难接受。”顾慧华表示,希望政府能够配套一些政策,给予企业一些自主权,如允许厂房“不长高不长胖”地翻建。
像顾慧华这样回乡创业的人,几乎都遇到过类似困惑。区农委种植办主任俞春云告诉记者,新浜镇牡丹园、叶榭镇兴达村的“八十八亩田”民宿也面临这些问题。如牡丹园内想挖一个占地一亩左右的小池塘,设一条水泥明渠,既创造良好的水循环环境,又美观,但是有关部门却不允许。还有农家住宅可以改民宿,但在原址上推倒,“不长高不长胖”地重建却不行。许多有投资意向、有资金渠道想来创业的人,了解后也只能放弃。
农业龙头企业、精品农业发展缓慢,原因主要在于政策引导不够,人才回流没有积极性,俞春云表示,农业本身就是投资周期非常长的产业,而这个产业里还有这么多条条框框,那想要发展新农业真的很困难,希望大调研组将问题反馈到市政府,给予乡村农业发展更多的自主权。
家庭农场主收入体面了,但后顾之忧还有待解除。在曙光村座谈时,家庭农场主陈胜说到,现有的家庭农场准入机制规定,交过社保的人不能承包土地,希望大调研组能帮助解决家庭农场主意外保险、社会养老保险等问题。市委农办回应,农场主的意外保险已经纳入到考虑的范畴内,社会养老保险的落实也在计划中。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