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长宁区:让“我们的队伍”焕发新活力

2018-5-15 14:33:10发布68次查看

据长宁区消息:三年前,群团改革大幕的拉开,让各级工会组织走上了更加广阔的历史舞台。聚光灯下,广大工会工作者是工会改革的探索者和实践者。而要锻造这支队伍,必须从创新组织体制入手。
  2015年底,上海市总工会在机构设置和干部管理工作方面启动一系列改革试点。“扁平化管理”、“减上补下”、领导班子专挂兼、工作队伍“2+1”……一项项强有力的改革举措,只为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精干高效、活力充沛的工会干部队伍。
  创新组织体制培养德才兼备的工会干部
  2015年7月6日,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一次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直面传统体制壁垒,直指群团组织普遍存在的“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痛疾。这场群团改革的指向之明确、任务之艰巨,前所未有。
  对于上海工会来说,要进行深刻自我革新,必须找准发力点。2015年11月24日,上海市总工会召开市总机关改革动员部署大会。会议明确,上海工会改革首先要从市总工会自身改起。
  “要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改革和改进机关机构设置、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坚持力量配备、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上海工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在上海市总工会改革实施方案中,对市总机关的组织设置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市总工会直击工会组织设置中的“倒金字塔”难题,把精简机关内设机构,建设德才兼备、精干高效、活力充沛的工会干部队伍,作为引领上海工会改革试点工作向纵深推进的首要任务来抓,将原有的13个机关内设机构整合为9个,实行扁平化管理;市总机关编制精简40%,精简的53个编制全部下沉到本市街镇(开发区、园区)总工会,用以“减上补下”。同时,按照“减编不减力量”的要求,市总机关干部结构也作出相应调整,即领导班子专挂兼、工作队伍“2+1”。
  一批挂、兼职干部充实机关,一支高效、务实的职业化、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增强基层力量;同时积极培育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加强实体实地型工会建设。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身份、不唯职级选拔工会干部,由此,上海工会干部队伍结构得到充分完善,进一步增强了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经过这次组织体制改革,肩负着新使命的工会干部们在两年多的实战历练中,也不断用自己的努力见证着上海工会改革的持续稳步推进。
  “转战”基层与一线职工“亲密接触”
  开弓没有回头箭。2016年2月18日,13名市总工会机关的青年工会干部,作为“减上补下”的年轻力量,奔赴全市6个区县街道乡镇工会,踏上基层工作的征程。虽然此前他们都有着丰富的工会工作经历,但从市总“转战”基层,换一个地方办公,对于工会工作的理解却有了新的高度。
  在这次调整中,原市总工会机关干部黄文博来到长宁区新华街道,成为一名专职基层工会干部。这场历练,让她从一个专门负责一项工作的“专才”,变成了什么都要上手、什么都要懂的“全才”。在基层工会这块“宝地”上,黄文博说自己在朝着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努力。为了能够让黄文博更快适应工作,新华街道里的一位专职副主席、一位社会化工作者都当起了黄文博的带教老师。“从两位老师身上我学到了很多技巧,比如和企业沟通的时候尽量从他们的角度和需要出发,和企业工会负责人也不单单是上下级的关系,而是要和他们交朋友,从而慢慢开展工会工作。”她说。
  从市总工会,“下沉”到浦东洋泾街道总工会担任专职副主席,在和一线企业、职工频繁的“亲密接触”中,秦伟对工会工作的认知也有了新的变化:“以前总觉得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到基层以后才明白,很多时候看不远是因为离得不够近。”在秦伟的印象中,浦东是上海工会工作先行先试的代表之一,这里有机制健全的工会社工组织,有壮大且专业的工会干部队伍,有丰富的社会资源。但他同时也发现,因为走在改革的前沿,浦东工会工作面临的挑战更大、更与众不同。快节奏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考验,他认为,固守陈规的工会工作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和职工的需求,要真正在职工中有地位有作为,工会工作的理念和方式都要有所转变。为此,秦伟在到任后,积极探索党政工联手的互动方式,同时综合兼管的商会资源,扩大工会在企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多通道服务工会工作。如他所言:“工会工作要始终站在创新的前沿。”
  不拘一格“选进来”打破“人才内循环”局面
  不分身份职级、没有年龄限制、不设学历门槛,只要你有能力,有对工会工作的热情,工会的大门就会对你敞开。遴选———这个2016上海群团改革中出现的新名词,不仅帮助一些人实现了他们的公务员梦,打破了机关工会干部的来源比较单一的局面,让工会组织摆脱了“人才内循环”的僵化体制。
  “我从来没想过,在现在这个年龄还能有机会加入公务员队伍,也没想到有朝一日,能以这样的方式参与喜爱的工会工作。”借着这场东风进入金山区总工会工作的郁蔚,在参加遴选时已经年近40岁。在得知遴选这件事时,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与,并没有必胜的信心和把握,1:60多的录取比例让郁蔚至今回忆起来仍感觉过程很“虐心”。和传统的公务员笔试通过才能面试的方式不同,这次遴选的笔试并没有具体的分数线,所有考生都能参与下一阶段的无领导小组讨论,原本陌生的选手各自扮演角色、处理问题、互相激发潜能,在争议中达成共识,在共识中获得共赢。
  从一名职业化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到通过遴选,成为崇明区总工会的一名公务员,钱陈成用自己的经历为工会社工群体展示了一条新的职业发展路径。此前,他也是通过考试的方式加入工会社工队伍,但是碰到的很多问题一直让他很纠结:“周围的社工朋友来了一波又走了一波,每年都是不一样的面孔,工会需要有实践经验的人才,但却无法留住这些人才。”钱陈成在一次工会社工工作研讨会上,提出过职业化社会化工会工作者流动性太大,如何让优秀社工留下来的问题。没想到一年之后,他自己就成了改革的实践者和获益者。
  带着期盼履职“接地气”是天然优势
  工会干部开展工作,必须要能深入到职工群众中去。随着领导班子专挂兼制度的推进,一批来自委办局的工作者、来自基层企业的管理者,进入各区总工会担任兼、挂职副主席,开始以新的身份履职。从职工群众中来,“接地气”是他们的天然优势。
  胡振球是上海市农民工劳模代表,也是闵行区总工会的兼职副主席,和许多原本就从事行政工会工作的人不同,一心做业务搞技术革新的胡振球没有丰富的工会工作经验,却是工会工作的受益者。故此,他到职后,将关注的视角放在他最熟悉、最擅长的领域。“我是通过工会的高技能项目申报才有了今天,可能是这层关系,我特别关注大家每年的申报项目,后来我发现,每次申报活动参与的总是那么几家,覆盖面很窄,于是我去了解了一下,很多非公企业对申报高技能项目能给企业、给职工带来的惠利了解得并不充分,也自然没有主动申报的热情。”为此,胡振球建议,市总工会能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加大激励措施和宣传力度,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聚集到工会活动中来。
  “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目标不够近。”著名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的这句名言,被张敏拿来对照工会工作。在到市总工会进行挂职锻炼之前,在上海石化的八年基层工作经验,让她深知:作为工会干部,能“听懂”一线职工的诉求从而做好针对性的服务,格外重要。从企业到市总工会,在张敏看来,这个变化就像是在一楼和七楼看风景:“在一楼,你的视野就是眼前的这一块,思维也会带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在七楼,你的视野会开阔很多,看待问题也更有大局观。同时,有了一楼的经验,也能更好地照顾到工作的点和面。”
  在近期召开的市总工会机关挂职干部座谈会上,第一批即将回到原岗位的挂职干部,和新一批进入市总工作的挂职干部齐坐一堂。挂职担任市总工会研究室副主任的操志扬,回首过往2年的工作经历,深感收益良多。他说,在市总工会的一次次座谈调研中,加深了他对社情民意的了解,切实拉近了与职工群众的距离,锻炼了自己组织协调和工作推进的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会把两年中学到的工作方法,转化为今后伴随一生的工作能力。挂职来到基层工作部的燕翔则对上海工会机关这个“大家庭”有着深深的眷恋,他说在这2年间自己收获满满,学会了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学会了围绕职工开展工会工作的方法,学会了什么叫“有作为才能有地位”……他会带着这些经验回基层,继续在工会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听到大家分享两年来的挂职感悟、收获和对新征程的展望,莫负春深有感触,他说:“挂职干部们的到来,为机关带来了一切围绕基层转、一切围绕职工转的工作理念和导向,带来了基层的声音、工作方法和期盼,推动了工会改革;挂职干部们的到来,给市总机关带来了鲜活的生命力,让我们感受到了时代的变化,企业的变化。我们的工会工作应该做到‘风声雨声职工心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职工事,事事关心’;挂职干部们的到来,为市总机关带来了务实有效的行事作风,敢于创新的精神品质,问题导向的工作思路等极其珍贵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承接公益服务社工队伍形成辐射链条
  从市总工会机关自我“瘦身”做起,为了真正形成小机关、强基层的新格局,上海工会也尤为注重建设一支高效、务实、管用的职业化、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为推动基层工会有效运作提供保障。
  上海工会为工会社会化工会工作者打造了一套招录、培训、薪酬管理、绩效考核、职务晋升、职业发展的机制,他们是“小三级”工会干部的来源,还可以承接工会服务和管理项目,也可以承接党和政府的其他社会管理、公益服务项目,采用社会化、项目化、契约制的做法,解决“没人办事”的问题。那么,工会社工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到底如何?问问基层工会就知道。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保税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我们保税区有工会社工承担了包括工会组建、劳动竞赛、职工服务等诸多工作,而且他们每人都是一人多岗,除了园区工会之外,还要下沉行业工会或区域工会担任负责人或专职干部,责任相当大。”而随着这里多个区域服务站逐步建立起来,保税区对工会社工的需求还会进一步加大。
  “社会化运作、契约化管理、专业化服务、职业化发展”———2013年,上海浦东公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立,通过职业化、专业化、市场化手段,加强工会社工队伍的科学有效管理,成为全国首家工会工作市场化运作的社会组织。近年来,在工会改革的助力下,“公惠中心”更加充分地发挥公益组织的优势,服务基层、服务职工。据不完全统计,到今年年初,浦东工会社工队伍独立建会4900家,发展工会会员107万人,集体合同签约率90%以上,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2.5万家,涉及职工97.7万人,上缴区总工会会费1.69亿元,发展工会通会员23万人,指导或直接参与调解10人以上群体性劳动纠纷415起……这支高素质的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切实成为“反映职工诉求的联络员、服务职工需求的知情人、教育引导职工的宣传员、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的协调员”。据了解,工会改革以来,上海工会大力培育发展劳动关系领域社会组织,目前已在全市建立了一支由1240余人组成的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延长了工会手臂、形成了辐射链条。
  一支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的工会干部队伍,是工会改革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上海工会根据市委群团改革要求,深化工会机关挂职干部选派、专职干部遴选、志愿者招募等各项工作,不断优化各级工会干部队伍结构。加强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着力培育一支以专职工会工作者为核心、以社会化工会工作者为中坚、以工会积极分子和志愿者为骨干的工作队伍,夯实工会人力资源基础。这支优秀队伍的集结、壮大,也让上海工会下个阶段的征程可期可待。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