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仓城拾记:走一走仓城的那些桥

2018-5-14 14:55:00发布66次查看

序言 :松江有仓城,悠悠一水间。跨过桥,穿过街,曾领风骚数百年。如今岁月变迁,老屋斑驳,却独有一番古情韵味可以诉说。在“双轮驱动”的引领下,永丰街道用文化唤醒仓城,特作《仓城拾记》,对仓城历史浅作梳理,对一街一石一桥一园分篇探访,其间更有无数风流人物重新拾起,趟过岁月河流,拂去历史尘埃,方见此间动人故事。
本专题系列共计十篇,仓城的历史,仓城的桥,仓城的名街名巷,仓城的名宅老宅,仓城的历史名人,仓城的著名林园,仓城的朝观,仓城的特产风味,仓城的风俗文化,仓城现今的改造,将为你一一道来……
《仓城拾记》系列专题之第二篇:走一走仓城的那些桥
小桥、流水、人家……千百年来,这三个词构成了一组梦幻般的意象,沉淀在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中——那便是令人魂牵梦绕的江南。
松江仓城丶大仓桥
那么,江南究竟在哪里?如果从广义狭义人文地理等不同角度来阐释,答案各有不同。其中有一说:明清时“苏松常嘉湖”被称为“江南五府”,为江南最核心之地域。这其中,“松”即松江,列居其一。
松江市河
江南,因水而柔,因桥而秀。自古以来,松江河网密布,仓城水道纵横;老市河上古桥如画,一座座跨水横波,悠悠然倒映如梦。今天,我们就走一走仓城的那些桥,摇一叶轻舟,荡进仓城的梦里水乡。
拨开晨雾,轻了脚步,拾级而上。
跨过大仓桥九十二级的台阶,便跨过了仓城五百年的时光。
桥南,是明清时松江府的漕运仓城。
大仓桥南的灌顶禅院(水次仓关帝庙)
当年,百余艘漕船泊于桥下,满载着大明朝超过二十分之一的漕粮,从这里驶入古浦塘,取道京杭大运河运往京师。听那水间一声欸乃橹声,便荡起了仓城数百年漕运的壮观场景。
大仓桥是上海境内著名的明代大石桥,也是上海地区仅存的两座五孔石拱桥中的一座。
“大仓桥”是它的俗称,原名叫“永丰桥”。今天仓城所在的永丰街道,名字也是因这“永丰桥”而来。
“永丰桥”约有500年历史,而“永丰”作为地名,历史并不算长。以前这片属地叫做“修竹”,松江在唐代置县时这里便属于华亭县修竹乡。本地乡民向来喜欢种竹,屋后宅旁,遍植竹园,清代黄霆《松江竹枝词》中有诗云:“茼蒿淡碧尽凝霜,修竹乡中竹叶黄。”明清时,秀野桥西北的田村大桥有许氏竹溪别业,占地百亩,园内竹林郁郁葱葱,成为松江一景。
松江颐园内的修竹
修竹地名一直沿用至民国,解放后历经数次改名,如城西乡、仓桥乡、仓桥镇等,直至2001年撤镇建街道,也就成了今天的永丰街道。因此,不论是仓桥镇亦或是永丰街道,都因这大仓桥(永丰桥)而得名。可以说,大仓桥在那水上云间一立,便是永丰之魂。
大仓桥是松江境内最大的石桥,长约50米,高约8米,宽5米,古朴雄伟,横跨于松江市河之上。
初为木桥,后倾塌,于明朝天启年间(1626年~1627年)重建为石桥。建成之时,明代大书画家、年届73岁高龄的董其昌为其作《西仓桥记》,谓之“蓄风气,壮瞻视,莫此为伟”。
大仓桥修缮碑记
当年一轮月,一照五百年。后来,松江又诞生了一位海派国画艺术大师,他就是程十发。程老先生对永丰深有情愫,对大仓桥更是情有独钟。其斋名为“修竹远山楼”,院内植修竹,远处望佘山。
程十发艺术馆内的“修竹远山楼”
其亲自选址的程十发艺术馆位于中山中路王宅,是他住了几十年的家。馆中有塑像,塑像背景是一座古朴斑驳的石桥,仿佛程老正从桥上缓步走来。这座石桥,就是大仓桥,是程老生前从众多照片中亲自挑选出来作为背景的,可见这座桥在程老心目中的分量。
桥下的水 / 桥头的街
桥上的行人万万千
思悠悠 / 恨悠悠
桥头仓城已不再
桥下河水空自流
放不下,是乡愁。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