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上午,来自浦东新区中、小、幼三个学段的参赛选手齐聚三灶学校篮球馆,参加一年一度的头脑奥林匹克万人大挑战赛。区教育局郁时炼副局长和德育处潘仁芳老师、青少年活动中心王华主任和张海明副主任、第一教育署曹忠署长等亲临现场观看比赛。
此次大赛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主办,三灶学校承办。由王华主任、丁建光校长策划 ,赵玲华书记、 俞萝娜老师担任联络员,张文明 、 王建军、赵际平担任裁判技术委员。在三灶学校36名教工和青少年活动中心派出的22 名教师组成的工作团队及三灶学校25名学生志愿者的精诚合作下,比赛圆满结束。
上午8:00,工作人员奔赴赛场,检查设备;8:15分,总裁判长张文明为裁判员做了简短的培训,他结合本次比赛细微的变化,一边板书图示,一边强调应注意的细节。虽然大多数人都是第三次做同一项目的裁判员,但还是用心提问做笔记。
此次大赛有纸拱桥、滑翔飞行、返回原点、惯性小车、橡筋折返车、穿新衣回猪窝六个项目。除纸拱桥纸拱桥项目外,其余几项都在篮球馆底层二楼。
纸拱桥比赛地点集中在篮球馆底层——学生大食堂,不同于以往的是根据学生到场时间分批次比赛。裁判员周雄、杨秀英老师将选手分别安置在不同区域的座位,分别记录好比赛开始的时间,到规定的时间一结束,立即提醒赛手终止比赛,裁判员认真公正地测量纸拱桥的长度、高度,及时记录成绩。往年此项目选手分别在四个教室同时开始比赛;而此次采用选手、裁判员集中到一个场地,选手分散在不同时段比赛,大大提高了效率。避免了往年因作品扎堆完成而两个裁判员来不及记录,致使有的纸桥“坍塌”的现象,使比赛更为公正。
选手们的作品也是充满创意:有的整体造型像卢浦大桥、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x……但不同之中有一个共同点:桥顶必须承重2个一元硬币。选手们利落地用尺笔测量划线,然后裁剪折叠,斟酌放硬币的技巧。
相比于孤军奋战的纸拱桥选手,惯性小车、橡筋折返车、穿新衣回猪窝这3个项目的选手可谓后援团最多。往往是家长、辅导老师、同学和其他热心观众集体助阵出谋划策。
橡筋折返车的选手们先在跑道上试着开车,他们一旦发现行驶未到目的地或返回时超越限行线,会立即旋转调整车轮的橡皮筋缠绕圈数。正式比赛开始,有的家长会激动地对着橡筋折返车喊:“跑、跑、向前跑”或“停!停!别过线!”赛车的样式也是各有千秋:有的四轮同色同款、有的前轮小后轮大、有的还为车架配上鲜亮的黄色。
惯性小车多是原木色,大家一起关注着小车冲上“陡坡”后能持续行驶的距离。其中一名裁判员大声地报着距离,另一名专注地记录着。家长是最热心的观众,也是最及时的现场教练。
穿新衣回猪窝的选手是幼儿园的选手,家长帮孩子用报纸包好乒乓球(穿新衣的小猪),小选手用长长的棍子将“小猪”绕过小洞、先“爬坡”再“下坡”回到猪窝。家长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做现场教练,选手小心翼翼地推“小猪”安全“回窝”,裁判员认真记时、及时清点回窝“小猪”的个数。
滑翔飞行的选手站在高高的滑翔台上,将纸飞机放在玻璃台上,轻轻翻转有机玻璃板,飞机飘然飞行,大家更珍惜第二次比赛的机会,他们会根据第一次的成败调整飞机的放置方向和手的力度,有的将飞机头反方向放置后得到出其不意的佳绩。
返回原点则是三分技术七分运气的项目。选手们站在画了好多圆圈的红红的圆心上,豪迈地放飞了若用小小的纸尺叠成的简易飞机,眼巴巴地指望飞机返回到离原点近一点的圆环内,可偏偏难如人意。
总之,每个赛场的选手都为梦想拼尽全力,每个赛场都能看到充满创意的作品和精彩的瞬间,同时看到了工作人员为提升赛事质量,提高活动品牌做出的努力。此次活动为浦东新区广大学生又一次提供了展示创新才华的舞台,也为此类赛事的组织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 加巧玲 图 赵玲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