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幢小楼,一段历史,一方文化。一百多年前,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40号楼小礼堂名曰圣约翰大学,这里还曾叫“思颜堂”。
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40号楼小礼堂,一幢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小楼。一百年前,孙中山先生就在这里发表了“民主国家,教育为本”的著名演说。近日,一场由年轻法官、检察官、教师、法学院学生共同主讲的“加法”(plus)演说会也在这里举行,这些年轻人在共同探讨一个话题,即法学教育与司法实务如何做到“知行合一”。
据悉,“加法”(plus)演说会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团委初创于2015年,已举办三届。而2018年的plus演说会华政专场是首次在高校举行,是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实际工作者的一次面对面的对话、交流与合作。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当大楼与大师并存,岂非一所学校之幸?这幢小礼堂历经百年而屹立不倒,何尝不是中国近现代法学教育孜孜不倦坚守的意义所在。
一楼一大师 师生写青史
“一百多年前,这里还是圣约翰大学,40号楼还叫‘思颜堂’。”曾在圣约翰大学毕业的一位老先生向记者娓娓道来,“思颜堂是为了纪念约大创办初期出力最多的颜永京牧师。颜氏自1879年起协助筹办圣约翰书院,募资购地,兴建校舍,并任学监兼数学、自然和哲学教授。”
在老先生珍藏的一本《海上梵王渡·圣约翰大学》中介绍,1904年思颜堂建成。
1913年2月1日,约大举行学期结束仪式,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应邀于大会堂演讲。中山先生首先论说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最后语辞是:“既有知识,必当授人。民主国家,教育为本。人民爱学,无不乐承,先觉觉后,责无旁贷,以若所得,教若国人,幸勿自秘其光。”中山先生在演讲词中反复阐述教育应当做到普惠众人,对约大的教育事业,尤为称美。
1952年,华东政法学院在圣约翰大学的旧址上成立,思颜堂因其楼群序号改称40号楼,见证了新中国法学教育的兴起与辉煌。
记者看到,现在的40号楼,已经承载了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法律史研究中心、国际法研究中心、法律与历史研究所等多个研究项目。第一届法学本科毕业生、法学硕士毕业生、法学博士毕业生,一张张老照片挂在40号楼的黛墙上,见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法学人才的成长。
适应新需求 知行两相宜
作为新中国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华政既拥有新时期法学教育锐意进取的向上态度,又继承了约大知行合一的教育风气。
在plus演说会上,华东政法大学1997级毕业生、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互联网审判庭庭长章晓婷认为,法律规则是抽象的,而公平正义是具体的;法律纠纷内核是法律问题,但外层包裹着人情、伦理、经济、政治等诸多因素。“法律是一个很社会化的学科,需要很多常情常理的判断。”
“法学功底缺的可能恰恰不是实践,而是知与行的结合。”在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院长韩强教授看来,理论和实践不是截然区分的“两张皮”,而是一枚硬币之两面,实为一体两面之关系。
最近,上海市委政法委在开展大调研中“问诊”人才建设时,华政校长叶青就指出:“目前法学人才呈现结构性过剩,应用型、复合型、高端涉外人才严重不足。”他认为教育部连续6年对法学专业就业亮黄牌,折射出供需矛盾,许多院校培养的政法学生不适应司法实践的需求。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华政等政法院校与法院检察院的合作研修明显加快了步伐。
法学教育如何做到知行合一?华东政法大学在校生袁铭蔚认为,她在学校模拟法庭接收到的仿真训练,既拓展了知识维度又拓展了思维维度。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法官陈振宇回忆自己在华政“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接受到的实战训练,“通过那个案件,我们对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对如何起草法律文书,对法院的流程,庭审环节,都有了较深的了解,这为我工作以后快速适应政府信息公开案件的审判、草拟相关司法意见打下了较好的技能基础。”
立足新国情 服务新时代
就像plus演说会教练、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公诉处检察官陆锋所说的那样,现实版办案不是一道司法考试的选择题,只要选择一个定罪量刑就可以了,不能就案办案的,案结事了是基本要求。所谓国情现实,不是一个空洞的词汇,它包含着社会环境、理念习惯、经济水平、道德传统乃至历史人文的纠葛与冲突。法学教育,就是要将法治种子种在国情现实的土壤里,让种子理解和适应土壤。“这就需要法学知识教育和司法实践的共同努力,共同呵护与共同进步。”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法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教育要处理好法学知识教育和法学实践教育的关系。
“因此,在培养学生掌握好法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强化法学实践教学。”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曹文泽说,将实务部门的优秀实践资源引入高校,加强校企、校际、校所之间的合作。
毋庸置疑,法学教育是法律职业共同体构建的基础。近年来,华东政法大学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发挥政法院校学科优势,立足司法体制改革和法治建设需求,推进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创新,培养既博又专、越博越专的复合型、高素质法治人才。
此次“加法”(plus)演说会华政专场,围绕“法学教育与司法实务”主题进行的演说,是法学知识教育与法学实践教育结合的一次有益尝试,也是百年前孙中山先生“知行合一”精神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