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王先生腰痛多年,之前一直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最近病情加重。日前,王先生拿着转诊单,第一次来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就诊。家庭医生已经事先与院里联系好,不但直接看伤外科专家门诊,连核磁共振检查和专家读片也都预约好了。如果不走这个绿色通道,通过门诊预约核磁共振要排队两个星期以上,门诊、检查、读片,患者要先后来院三次。而今天,王先生仅用两个小时,就完成了确诊。
对林家夫妇而言,华东医院的这条转诊绿色通道更难忘。去年,林先生觉得喉咙不适,家庭医生了解他患有心肌病,马上要求他做心电图。心电图报告出来以后,家庭医生建议立即去华东医院。到医院急诊室的时候,就有两位医生在门口等候。原来,接到家庭医生的转诊申请,华东医院立刻安排了床位,用药观察到第三天,林先生病情恶化,医生第一时间为他做了造影和支架手术。
如今,从社区转诊来的病人成了华东医院的“VIP”,通过网络平台或微信群,家庭医生提交转诊申请的同时,附上相关的病历和报告,办公室会为每个病人精确定制出一个就诊包。这就是华东医院设立的“社区双向转诊办公室”。
当好家庭医生背后的医生。早在2006年,华东医院就与长宁区的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署了第一轮纵向医疗资源整合协议。医院组建了由67位副高以上职称的医生组成的10个专家团队,每个团队至少有6名专家,团队长均为正高职称专家,并根据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求,安排专业。如,一起进行查房和疑难病诊治,10年间,专家们共带教家庭医生诊治疑难病患者2874例;开展师徒结对,让家庭医生迅速成长,周家桥社区家庭医生陈华荣获2016年“中国医师奖”,华阳社区家庭医生石向东荣膺“全市社区好中医”称号,各社区家庭医生与居民的签约服务率也不断递增。
要提高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增强人们对“1+1+1”分级诊疗模式的认可度,三级医院畅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不断增加居民的获得感,至关重要。为此,华东医院采取了多项措施:一是从2013年起设立了专门的“社区双向转诊办公室”,归属于门急诊部管理。二是抽调专职人员,专门接待社区家庭医生转诊来的病人,落实“五个优先”:优先预约专家门诊、专科门诊、整合门诊;优先安排大型设备检查;优先安排会诊;优先安排病房;优先安排手术。三是从2015年起,开设了社区转诊病人专科分诊门诊,由正高级全科主任医师坐诊,为转上来的社区病人分诊把关,避免因症状和专科不符而多费周折。同时,下转的病人通道也在实践中逐步畅通,如虹桥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已为华东医院骨科专门设置了手术后的康复病房。
同时,华东医院在分级诊疗中,还不断提升诊治急难重危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能力,当好诊治疑难重危病人的高手,打造优势学科和特色品牌,并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优化就医流程,改善服务、便民利民。
10多年来,华东医院当好家庭医生背后的医生,在探索三甲医院下沉社区,支撑家庭医生和分级诊疗工作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成为“强基层”的帮手;“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推手;诊治疑难重危病人的“高手”,也是全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场推进会上,唯一上台交流经验的一家三甲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