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将“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融入教学全过程,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的激励、诊断和改进作用,我校分别于2018年4月11日及5月2日下午,举行了以“教评相融 有效课堂”为主题的教学实践与研究。
首先,一年级语文组余兆焱老师执教了部编办教材中的《端午粽》一课。部编办教材从内容的编排到教学目标的设定都和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如何用好部编办教材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也是需要长期研究的过程,所以,这次的研讨也是提供给其他老师对部编办教材一次了解和熟悉的机会。而余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最突出的就是她的即使评价,评价不仅具有针对性,同时又能强化学法的指导,实现了“评价亦是学习的过程”的体现。
数学组以教研组活动展示的形式,通过对 “绿色标准”的解读和老师们做了充分的展示。高校长作为深入学科的校级领导也参与这次交流。交流过程中,不仅用数据分析了数学学科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更进一步把绿标评价的理念转化为教学实际的具体操作策略。真正实现“教-学-评”的融合、一致。
综合组以自然学科组长戴妍彬老师作为代表,教学《影子的变化》一课,戴老师在课堂中营造了快乐和谐的氛围,从讲台上走下去,请学生走上来,鼓励学生在课堂中担任主角,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知,表达想法。同时课堂评价适时适度。评价形式多样,采用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形式,也运用了口头评价,作业单评价等多种手段。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戴老师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也是一种评价,而这种无声的评价也同样具有影响力,让学生能“亲其师而信其道”。本次教学研讨活动,更多的关注了教与评的融合和互补,用评价引导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变革,促成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同时也希望通过搭建这样一个交流展示研讨的平台让老师们能展示亮点,解决困惑,寻找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