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轰轰烈烈但虎头蛇尾的《北京女子图鉴》,
阿拉魔都的《上海女子图鉴》真低调,
竟然,悄咪咪优酷开播了。
要不是偶然看到,我还不知道!
这集呈现的品质,
无论立意,剧本、导演手法,还是画面、节奏都slay隔壁《北鉴》。
瞧瞧这美好洋气的法租界梧桐路
女主角海燕出场,
和初恋在饭局转角相遇的一刻,
画面色调如张爱玲《色戒》再现(高级感啊高级感
我不是想开地图炮,
但《上海女子图鉴》确实在开篇就展示出魔都和帝都的巨大地域差异。
一集,只用了一集。
还记得《北京女子图鉴》第一集开始吗?
陈可提着箱子孤身来到北京,被司机骗,被同居的“男同学”骚扰,被捞女带去饭局……这是北京,步履飞快的北京,充满跃层诱惑的北京。
也是一个饭局。
典型上海的饭局,
同学聚会。
毕业十年的同学聚会安置在老洋房里的私房菜,同学们个个衣香鬓影,不带妻小,推杯换盏,笑语晏晏。
来参加的每一个男女都牟足了劲将自己打扮起来,炫耀自己的成功、美貌和社会地位。
当然,一场聚会最下饭的佐菜还是同学间的八卦。
迟来的罗海燕成了饭桌上的主角,
“嫁去香港了”“上亿身家”,各种传说。
站起来预备走人,
“我老婆小孩还在楼下等我”。
啊,一个典型上海男人的离席借口,大家心领神会。
镜头回到2003年,两个人大学毕业的那个晚上。
故事缓缓拉开帷幕。
也是同学聚会,也是推杯换盏。
两顿饭局,同一群人,
十年前口音天南海北,吃火锅,拼白酒,口不择言青春肆意;
十年后妆容相似,礼貌相似,对话老练圆滑却暗藏交锋。
上海这个城市,对沪漂人群的潜移默化被两顿饭的对比,展现出一个大概图景。
这两顿饭值得给编剧一条大鸡腿。
女主罗海燕是安徽来上海的大学生,勤工俭学,有一个爱她的男友陈晓伟。
在毕业的关口,
被离开校园倒计时压缩过爱情的甜蜜,和找工作巨大的焦灼感,交替而来,撕拉着所有人的心。
在罗海燕和男友温存的夜里,(啊羞羞的,第一集就上演好美的船戏
甜蜜,焦灼互相交织——
一边说着不切实际的“我养你,我要永远和你在一起”
一边惦记着明天面试不要迟到。
这是生活啊,十足十的生活。
关于买a货。
罗海燕前去面试背了帆布包,被男友看见,跟她说面试需要着装像一个上班族。
于是,带着她去了陕西路。(上海盆友都懂,那个年代陕西路卖什么的
两个人看中一个包,
罗海燕感慨太贵要走,
男友却说“一个月工资就回来了”帮她买下。
新包,和男友女友自行车后的笑脸。
两个人比较之后才发现,陈晓伟买的包是a货。
而是把自己关在盥洗室里,
打开水龙头,
想象着a货包在水池里褪色,褶皱……
幻想结束后,一切回归现实。
她并没有任性地用a货出气,她只是第二天接着背帆布包去面下一个试。
导演用水浸假包的幻想,
外化女主角的失望、后悔、介怀……
处理得含而不露,魔幻现实。
包是a货,但爱却是全心全意货真价实。
然而同梗玩法不同。
男朋友答应给陈可买lv,最后却在生日拿出一个a货lv睡衣,最终闹到两人分手。
用梗高下,表达高低,两者一比就出来了。
我超喜欢这部剧的预告mv《回海上》。
mv全篇提出一个问题,问990万驻留在上海的外乡人:你,为什么留在上海?
上海,就是他们的首选。
台词就是他们的图鉴。
“上海是职业女性最活跃的一个城市,我想成为她们那样的人”。
然后,她用十年去证明,“留在上海是我最正确的选择”。
据说主演王真儿受访时也回答过这个问题,“在上海这样的一个大城市,放弃很简单,但是坚持一定很酷。”
以此共勉,
愿你我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上海。
也希望《上海女子图鉴》接下去千万千万不要崩,实在等一部好看的都市剧等太久了!
本文部分图片内容来自网络
如有版权问题 请联系 申江服务导报社
转载文章 请联系后台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