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多部门联手 "解剖麻雀"式调研小区物业难题
2018-5-9 13:18:30发布79次查看
一个占地仅0.16平方公里的老旧居民区内,有6家物业公司“分片包干”,却仍有一栋居民楼始终处于无物业状态,相邻的11个居民楼道也因物业公司尝试调价不成功后退出管理,陷入长达6年的无物业状态。蒋泾居民区里的物业管理“真空”,一度让岳阳街道束手无策。
城市精细化管理中的“痛点”,也是居民们心头的“堵点”。“听题”后更要“破题”,今年初,区委大调研办公室联合区房管局、岳阳街道、商发公司、置业公司等对蒋泾居民区开展了“解剖麻雀”式的调研。如今在蒋泾居民区,无物业管理的居民楼已经有了接管单位,物业归并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飞线”充电、毁绿晾晒、雨污混接、车库扬尘等“顽疾”也在一一破解。而全区与此类似的4871.72万平方米老旧零星小区,也将逐步通过物业归并等实现更精细化的管理。
多头管理衍生“真空”地带
“蒋泾居民区物业管理混乱,服务水平低下。”今年初的区“两会”上,岳阳代表团代表们抛出的问题,引起了区领导的关注。1月31日,区领导不打招呼、直奔现场,在蒋泾居民区居民的指引下,找出了问题症结,即“三多”——居民来源多、房屋属性多、物业管理主体多。
地处松江老城西南的蒋泾居民区,是一个包含拆迁安置房、公租房、直管公房、单位分房以及私房的混合型居住小区。除安置房庐秀新苑和公租房以外,其余区域均是没有围墙的开放式小区。复杂的房屋属性也带来了多元的物业管理主体。6家物业公司中,有的管一个车棚,有的管两个楼道,加之物业收费基数偏低、服务面积偏小、管理成本高,物业公司亏损现象突出。而一旦物业想要提价,又会遭到居民反对,小桥浜11弄的11个楼道,物业就因尝试调价不成功后退出。“物业服务水平不高”“物业管不好小区”则成了不少居民的共同感受,还有居民反映“零星小区没有围墙感觉不安全,物业没有保安,还没有保洁”,由此一来,居民拒付物业费,部分物业管理区块的物业费收缴率不足50%。久而久之,蒋泾居民区的物业管理陷入了“服务较差-缴费不足-服务更差-缴费更少”的死循环。
物业管理的混乱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区管理问题,居民私拉电动自行车充电线、乱晾晒、洗衣机污水排入雨水管等“顽疾”难以根治。
不仅如此,大多数零星小区没有围墙或是处于半封闭状态,出入口多而杂,小区又地处松江老城闹市区,且至今未安装高清监控摄像头,治安隐患凸显。
跨前一步破解多年“顽疾”
“蒋泾居民区的诸多‘痛点’,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特别是物业管理混乱的问题,属于典型的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三跨’问题,需要大量的横向沟通,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才能有所突破。”离开蒋泾居民区后,区领导要求岳阳街道和相关部门、单位组织专班、形成专案、加快落实、限时问效,并主动挂帅,负责全面协调推进。
充分发挥大调研发现、解决问题的优势,区委大调研办公室、区房管局、岳阳街道、商发公司、置业公司随即跨前一步、合力推动,寻找破题的路径。在之后不到一个半月时间里,喜讯频传。一份蒋泾居民区物业归并管理实施方案出炉,区内一家民营物业公司在未收取任何费用的情况下,主动承接了无物业楼道的服务工作;物业归并则将以蒋泾河为界,先西后东分步实施,将现有区域内的6家物业公司逐步归并为蒋泾河两侧各1家物业公司的管理模式。
另一方面,针对老旧小区的“顽疾”,各部门分工协作,岳阳街道和蒋泾居民区党组织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小区管理,进行居民自治;置业公司主动认领了公共晾衣架的建设;商发公司承诺补足原系统公房改制时维修基金的缺口;房管局提出了“街坊式”改造专项补助方案。眼见小区一点点发生着变化,居民们纷纷点赞:“‘飞线’不见了,崭新的公共晾衣架有了,小区管理变好了。”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