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对话街镇主任、镇长广播特别节目开播啦!
今起,在松江人民广播电台fm100.9兆赫,17个街镇主任、镇长轮番走进广播间,做客《城市精细化管理·听民意、集民智——市民对话街镇主任、镇长》节目,与市民对话,倾听百姓呼声,解决民生难题。
播出时间:每天早上8:30-9:00,重播时间:当天13:00-13:30。
第一期节目邀请到了中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主任张磊。
张磊首先介绍了中山街道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随后与6名市民代表进行了交流,就小区“飞线”、老城区服务设施配套、商务区菜场学校等问题进行回应。
社区“飞线”
张磊回应,“飞线”问题在各小区普遍存在。中山街道一方面在小区非机动车停车场加装充电设施,同时在有条件的楼道外加装充电桩。街道之前在部分小区已经有过试点,效果不错。下一步,中山街道会继续跟进这个问题,争取全部解决。
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员工住房
张磊表示,今年,全区将统筹各个街镇开工建设租赁住房1.8万套。中山街道正通过“利用一批、提升一批、改造一批、新建一批”来解决这一难题。具体包括对工业园区现有的外来居住中心重新改建,提升功能,完善设施,以满足部分居住需求。加快租赁用房的供地建设,目前,园区内海尔地块周边已拿出一块94亩的住宅用地用于建设租赁房。同时,中山街道开始着手在梅家浜路沿线回购部分闲置工业厂房,改建租赁用房,以满足各类人员的居住需求。另外,区政府已经协调上海电气集团,将中山街道区域一块180亩的工业用地用于租赁用房的建设。
松江新城国际生态商务区菜场学校配套
张磊回应,目前菜场项目规划已经确定,设计方案基本完成,未来还将有近2000平方米的公建配套用房,用于建设各项居民配套设施,项目年内将会开工。
另外,松江新城国际生态商务区莱顿小区南面还预留了一块156亩的教育用地,目前土地已经完成动迁平整,下一步区政府会协调优质教育资源进入,今年有望开工建设。街道还将尽全力完善各类配套设施,让商务区周边居民享受更高品质的生活。
医疗卫生配套、文体场地设施、养老院
张磊表示,街道高度重视这些关系民生的基础设施的配建,考虑到中山的实际情况,近几年来,有计划地通过回购企业地块用于配建各类设施。
目前,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春节之后已经正式启用,整体硬件条件在全市街镇卫生服务中心名列前茅。新的社区文体中心地块已经完成了土地的回购,设计方案也已经基本完成。新的公办养老院占地面积近4000平方米,目前也已经进行入方案设计阶段,预计明年年底可以投入使用。同时,松江区工人文化活动中心项目也选址在中山区域梅家浜路,建成之后,各类功能设施同时为社区居民开放。
商务区安全问题
张磊表示,根据区域特点,中山街道在商务区建立城市综合管理的实体化平台,挂牌综治分中心、警务分中心、网格分中心,由公安派出所、城管中队、市场监管所等单位派驻执法力量,直接承担该片区的日常综合管理职责,巡逻密度非常高,成效好。同时,分中心里面还有不少服务功能,大家可以就近到这里来办事。
老城区服务设施配套
张磊回应,今年以来,中山街道通过建设或租用的形式解决公建配套问题,比如在蓝天二村建设新的社区卫生站、居民区活动室,租用房屋建设街道生活服务中心,改善南门居委会、方东居委会配套用房等等。另外,借老城改造项目和城市更新项目推进的契机,街道拟在方西小区建设大型社区服务中心,还在袜子弄松江宾馆改建项目中争取到近2000平方米的社区配套用房,用于满足居民的各类需求。
袜子弄规划
张磊表示,袜子弄是很多松江人的回忆,也是一条充满韵味、代表府城风貌特色的马路,而且周边还有著名的工业遗存。中山街道也在考虑将袜子弄及通波塘沿线打造成市民休闲、消费、娱乐区域。目前,街道已请专业规划机构对袜子弄及其延伸区域做整体规划,在规划改造中将保留特色,规划将厂房打造成特色文化创意园区。今后,规划设计方案还将向市民征求意见,也请大家积极献计献策,将袜子弄打造成真正具有松江特色的风情街。
节目最后,张磊表示,居民朋友们有问题,还可拨打街道热线电话57809337。
张磊主任还分享了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大调研中的小故事,写下了这篇手记。
手记:把好事做好,紧跟社区发展新变化的步伐
社区发展日益多元化,社区治理要坚持不断解决发展中的新变化、新问题,在一次次走街串巷、体察民情中,我深深感触:把好事做好要关注细节,把居民的事办好要问需于民,把社会治理这篇大文章写好要注重开拓创新。
01
关注细节、以小见大
4月初,我几次进居民区走访,不少居民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址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向我反映了不少问题。
我借着去老城区调研的时机,从中山东路袜子弄站上车,坐7路前往位于施惠路的新卫生服务中心,等车用了10分钟,路上不太拥堵,车程花了20分钟,下车后步行约300米到达医院大门,全程用了近35分钟,如果遇上车辆拥堵的时段,居民在路程上可能需要花费更多时间。
在新中心挂号、就诊、配药花了20分钟,看病时间确实缩短不少,但是,居民反映的情况确实存在,比如机动车停车位不足、未安排导医给初次就诊和老年居民带来不便、药品种类还不能满足居民需求等等。中心的医生还向我反映,从老城区来新中心上班路途远了很多,公共交通也不方便。
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新址已运营1个多月,我们关注提高卫生设施标准、改善就诊环境、增设特色科室,应该说是事关民生的大好事,但因为细节之处没来得及考虑周全,给前来就诊的百姓带来了新的不便。
下一步,我考虑要借助社区志愿者的力量,为中心增加导医服务;积极协调公交公司,让医患双方都有更加便捷的交通出行环境,同时设法在老城区设立卫生服务分站点,把服务放在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在相邻的文体中心建设时统筹考虑停车问题,现阶段则协调周边工厂、楼宇,开辟临时停车场缓解停车位不足的问题。我们为老百姓做实事,不但要考虑老百姓需要什么,同样重要的是,要把细微、细小的问题思考到位、解决到位,在小事上体现出社会治理的高水平,才能把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
02
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
大调研要到一线实地和工作末梢去看、去听、去感受,把自己置身在老百姓的生活、工作环境中,才能真正摸清他们的心理感受,才会把老百姓的事当做自己家的事一样去做。
去年年末,我在方东小区调研旧街坊改造进度时,很多小区居民提出想通过旧街坊改造的契机一并改造停车位的想法。之后,我携街道发展办、居委会、物业公司再次到现场查看,觉得居民提出的意见理由充分、可操作性强,小区环境改造后既不影响居民出行还能通过增加停车位实现车辆停放有序。现在经过因地制宜的合理规划,方东小区内已新增车位300个,有效解决了小区的停车难问题。
▼方东小区新增停车位
社区事没大事,都是日常琐碎、邻里纠纷的小事;社区事也没小事,件件关乎民生、关乎百姓的幸福感。居民是社区共管、共治的主体,只要我们最大限度发动、团结、依靠群众,让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一起解决共同关心的热点、难点、堵点,把事情解决了,就能把矛盾化解在社区、把稳定落实在社区、把和谐构建在社区。
03
为社区增能到底、为居民服务到底
中山街道所辖老城区有12个居民区,老龄人口比重达34%。老年人对小区公共设施的需求十分迫切,但因公共空间十分有限,老年活动室的改造也是难上加难。可以说,这是老旧居民区的通病。
▼位于老城区,旧街坊改造后的网红小区经幢公寓
去年以来,街道首次提出“三级社区”管理概念,一级社区承接政府有关职能,二级社区整合公共服务资源,三级社区满足属地居民生活需求。
一方面,我们在硬件上不断补齐过去公建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努力腾出更多的公共空间,分批为二级社区的基本管理单元配备更为齐全的公共设施和更为宽阔的活动场所。像方东这样老小区的居民,很快就能在较近的二级社区体验更好的公共设施和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
另一方面,我们在软件上有了更加有力的抓手,着重围绕区域化党建联建、搭建自治共治平台、全科居委干部、错时工作制等创新举措,把各方力量凝聚起来,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建设三级社区的意义还在于居民区干部实现了减负增效,让他们把更多的工作重心下沉到服务社区居民上。
今年年初,街道进一步在体制机制上做好顶层设计和组织保障,搭建城市综合管理三级平台,把周边商业、商铺的整治管理的职能交由街道中网格来处置,居委会围着上面转的时间少了,围着老百姓转的时间多了。在行政事务做“减法”的同时,我们同样关注到社区服务要做“加法”,“美丽家园”行动、小区综合治理等工作要进一步提高标准、提升质量、打造中山品牌。
为拓宽与老百姓面对面的沟通渠道并形成长效、常态机制,中山街道制定了全街道干部蹲点联系居委会制度,全体机关干部分为11个联系组蹲点联系19个居民区。我们采用“1+1+1+n”的形式开展面对面调研,即1名党政班子领导、1组机关干部、1名居委会干部、n名居民。我蹲点联系五龙居民区,每周安排两小时和居民聊聊社区的大事小事,尽全力帮助居民解决社区困扰。这些收获和感受是坐在办公室办公、待在会议室开会无法得到的。
中山的城市化进程跟随着松江当前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加速,我们的社区发展日新月异、社区环境日趋完善、社区品质逐步提升。作为基层干部,我们的社区管理服务水平也要跟随新时代发展步伐而不断转变思想、更新理念,从便民处入手,于细微处用心,时时把老百姓放在心上方能走的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