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正是立夏——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万物至此皆长大。因此,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节气。孩子们在体验着挂蛋、斗蛋的快乐中,又有了一份特别的经历和体验——懿德和蓝村两个校区的23个孩子和23位家长走进了教育戏剧工作坊,走进了鱼儿的世界……
这次的工作坊有近三分之二的孩子是第一次参与,又是与陌生的同伴共同活动,难免有些拘谨。于是,热身游戏做了4个,让孩子们能够相互认识,放下戒备和拘谨,尽可能地打开自己。
在为自己取名字、做动作的游戏中,让孩子们为自己取一个有趣、好记的名字。于是,“肯德基”、“全家桶”、“刘大圣”、“汤团”、“小笼包”……成了孩子们相互认识的名字。孩子们觉得好玩、好笑,气氛一下子就轻松了很多。
随后为了让孩子们打开身体,同时建立规则,又带着孩子们完了“谁来了”和“铃鼓响起来”的游戏。孩子们时而立定敬礼,时而快速躺下,时而相互拥抱……虽然有些手忙脚乱,但因为肢体的接触而拉近了孩子们间的距离,因为肢体的打开而放松了心情。
最后的“我的最爱”无实物表演。此时的孩子们越来越放松,肢体语言也丰富了不少。趴在地上来打枪、跪在地上学甲虫、奔跑起来放风筝……
一纱一篷来入境 体验经历和思考
暖场和热身之后,一块蓝色的纱巾铺在地上,每个孩子在小纸片上画上海洋里的生物放在纱巾上,一下子就把孩子们带到了海洋的世界。随后,通过定格和思维追踪,让孩子们进入情境——你是海洋里的哪种生物?你爱吃什么?你的好朋友是谁?……你看,可爱的胖胖的小螃蟹、凶猛的大鲨鱼、漂亮的海星……孩子们充分调动自己的肢体语言,在“海洋”里自由快活地嬉戏玩耍。
突然,一条老黑鱼(教师入戏)带来了一条消息:一条美丽的彩虹鱼要来到这片海域,据说是因为没有朋友而来到这里的。老黑鱼的话引发了海洋居民的思考:到底是因为什么有着闪光鳞片的彩虹鱼会没有朋友呢?孩子们通过分组,以雕塑的形式来猜想其中的原因。没想到,第一次玩教育戏剧的孩子们表现还真不错,动作、表情很到位,大家看到了骄傲的彩虹鱼、蛮横无理的彩虹鱼、傲慢的彩虹鱼。其实这雕塑背后反映的就是孩子们的生活,也折射出他们内心对于朋友的选择标准。
孩子们最期待见到的彩虹鱼终于登场了(教师入戏)。一身闪光的五彩鳞片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彩虹鱼给孩子们带来了一个难题:小蓝鱼想要她的一片闪光鳞片,可这是她独一无二的象征,不想送。可是不送,小蓝鱼就不愿意和他做朋友。到底该怎么办?
教育戏剧教育是提问而不是解答。在教育戏剧工作坊中,引导员(老师)的功力就是体现在丢出一个问题,能够引发孩子的思考。我们要用足够的深度看待一个事件,能提出本质的问题,然后和孩子们一起去探索各种可能,而不是灌输一堆所谓的真理。
教育戏剧和传统的教学有很大的区别,就是会创设问题情境,甚至会让学生处于一种两难境地,让学生去思考,去选择。
风雨小巷就是教育戏剧常用的一种习式。彩虹鱼到底要不要把闪光鳞片送给小蓝鱼呢?孩子们分成了两排席地而坐,分别向从中间走过的彩虹鱼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有的说:我觉得应该送给小蓝鱼一片鳞片。一片鳞片能换来一份友情,多好啊!
有的说:鱼儿没有了鳞片多疼啊,所以不能给。
有的说:鱼儿有好多鳞片,少一片没关系的。你把喜欢的东西与别人分享,会觉得很快乐了,而且还能多一个朋友。
有的说:我觉得不要送鳞片。每条鱼儿都很独特。
有的说:可以把别的东西送给小蓝鱼,拔掉自己的鳞片多疼啊
……
因为这只是一个故事,一个游戏。在游戏中,可以让孩子很安全地、愉快地在一起,孩子身处情境之中也必定会思考,但不会受到惩罚。孩子会慢慢地形成大胆表达自己不同的意见,大胆提出自己疑惑的意识和能力。那自然而然就会有不同的内容出现,不同的思维出现。
孩子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但同样期待看到彩虹鱼的决定。教师再次入戏,彩虹鱼又一次上场告诉了孩子们她们的决定——决定送给每条鱼儿一片闪光鳞片。因为她觉得美好的东西要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和她一样漂亮。不过,她有个条件,希望小鱼儿们也能送给她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定是最特别的,是她最想要的礼物。
孩子们再次进入讨论,在引导员的引导下想到了送一个握手、一个拥抱、一句真诚的祝福,还有个可爱的娃说送一个吻……
彩虹鱼来送鳞片了,孩子们真诚地送上拥抱,送上祝福,送上一个吻,然后非常礼貌地双手接过彩虹鱼送的鳞片,开心地贴在了自己的身上。最后,彩虹鱼带着众多鱼儿一起跳起了欢快的鱼儿舞蹈。彩虹鱼的故事至此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生活需要仪式感,送鳞片的环节就是一个仪式。动听的音乐,真诚的动作和话语,一片一片的闪光鳞片,强烈的仪式感让孩子们感受到分享的快乐,感受到表达情感的幸福……
教育戏剧工作坊既要让孩子入戏,还要让孩子出戏。因此,最后的反思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当孩子们面对着放在中间的彩虹鱼的闪光鳞片,思考着:彩虹鱼一定要把鳞片送给其他鱼儿吗?目的是要想要引导孩子去思考怎样能交到朋友?让孩子从故事中跳出来,回到自己的生活。让孩子们对于手中的鳞片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其实这鱼鳞代表的是一颗愿意分享的心,是一颗真诚待人的心,是一颗愿意帮助他人的热心。
一个半小时的工作坊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和孩子们说再见时,孩子们还拿着闪光鳞片,坐在地上,不愿离开。看来,孩子们真的喜欢这样的教育方式,真的喜欢这样的讲故事方式,真的喜欢教育戏剧工作坊。因为教育戏剧就是以故事为载体,通过一个个好的故事,让孩子们从别人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看到各种经历、情境。可以让孩子通过玩去成为其他人,也可以从故事中跳出来,从别人的角度去看世界,可以看到不同的观点;故事还可以让孩子思考。在工作坊里,孩子不是得到答案,而是学习思考,学习自己去判断。
整个教育戏剧工作坊家长也全程观摩,家长们对于这样的一种教育形式倍感新奇。活动之后,也纷纷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楦楦一直很喜欢戏剧工坊的活动,通过参加多次的活动学到很多东西,这次围绕着《彩虹鱼》的故事,让孩子们懂的分享,通过分享,爱心,帮助别人,各种不同的付出,获得友谊,通过戏剧的方法潜移默化的教育孩子,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谢谢老师们的付出,很期待下次活动,楦楦说希望到了四年级还能参加适合高年级的活动。比如英语活动,要我转达。
懿德校区三(4)班 刘宸楦同学妈妈
很喜欢这次活动,通过参加这次《彩虹鱼》让孩子知道要做一个有爱心,懂的分享,通过自己的分享,爱心帮助他人更多方法获得友谊,通过戏剧的方法教育孩子,孩子们非常喜欢,老师们辛苦了,很期待下次活动。
懿德校区三(2)班 赵子康同学家长
教育戏剧坊活动,开展的非常有趣味性,在整个活动中,倪老师都让孩子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围绕《彩虹鱼》中的故事情节让孩子们自由发挥想象,感受到没有朋友时的孤独,和分享后的喜悦。特别是老师在组织活动中,一个孩子说,她不要彩虹鱼的鳞片,她会很痛的等等。把传统的教育方式转变到戏剧中来,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活动刚刚结束,孩子就问下一次在什么时候还有 感谢倪老师的精心安排!
懿德校区三(1)班 孙逸扬同学家长
很喜欢这次的教育戏剧活动《彩虹鱼》,现在的小朋友需要这样的教育当问到彩色雨的麟片是否分享还是不分享的时候选择不分享的小朋友多,但是通过节目的参与最后同学们学会了如何,和同学相处,做一个有爱心,善良的人。分享可以得到友谊,会更开心快乐。当我们自己拥有的比别人更多、更好时,能把它拿出来和别人分享所得到的快乐,是胜过独自拥有的。会有朋友会开心快乐。
懿德校区二(3)班 荊小同同学家长
很喜欢这次的教育戏剧活动《彩虹鱼》。当我们自己拥有的比别人更多、更好时,能把它拿出来和别人分享所得到的快乐,是胜过独自拥有的。以后我也要把我所拥有的东西和朋友一起分享,和朋友一起同乐!
懿德校区二(1)班 尤鸿宇同学家长
倪老师带领的教育戏剧工作坊真的非常精彩!我感触很深,大致以下几点:1,动静结合,活动的节奏感超强:倪老师即用动作和游戏带动孩子们的自发创造力,又在孩子们太过于high的时候借用铃鼓铃鼓响起来抓回孩子们的注意力,有动有静,即保证了必要的活力,又保障了纪律和带领引导权;2,动脑动手动身体,全面启发推进孩子们各方面能力:整个活动中,有语言有动作有绘画表达,分组的设计更是构思非常巧妙,男生5毛女生1块,在欢笑中又加入了动脑筋思考的部分,印象深刻!3,真正的言传身教寓教于乐,猜想这也是教育戏剧的迷人之处:虽然有剧本,有老师协助演出,但是主角其实是孩子们,然后再请孩子们从故事中寻找到自己生活中的片段——如何教到朋友?层层递进,层层深入,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多举办几次,能够多参加这样的活动呢!别说孩子,我们大人看着也是非常向往这样的课堂!
蓝村校区 二(2)班 周怡成同学妈妈
今天观摩了倪老师工作坊的课程《彩虹鱼》,领略到了教育戏剧课程的魅力,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老师与学生一起游戏,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敢表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持续的互动激发学生全面潜能。课程非常注重对学生角色意识及合作意识的培养,教育戏剧工作坊确实是非常有特色的教学课程!
蓝村校区三(2)班 黄贝倪同学妈妈
撰稿:倪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