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区山塘乡邦文史和民间文化研究会举办“金山山塘乡邦文史和民间文化第十一届论坛”
2018-5-8 16:08:00发布73次查看
5月5日下午,由金山区山塘乡邦文史和民间文化研究会举办的“金山山塘乡邦文史和民间文化第十一届(2018年春季)论坛”在金山区张堰镇文体中心二楼举行。本次论坛主题是:传承一起做——提炼主题,持之以恒。此次论坛由三位老师分别从自己研究的专题角度作了心得体会的交流分享。
论坛正式开始前,会员胡学军就他的文化配送做了交流发言,分享他的收藏和配送项目。论坛第一个作报告的是缪时方老师《我的收藏人生》,他讲述了自己的收藏经历和五个专题展馆的背景,分别是:如何从廊下的农具馆到枫泾的中国婚俗馆,从抗战史馆到上海农商银行行史馆,值得一提的是在研究抗日战争史阶段,他通过努力收集到了全部一百多期《支那画报》,应该是目前国内唯一集齐的人。缪老师还为大家讲述了他和刘本新老师在研究文史过程中的趣事,曾经费尽心力只为寻找一个遗存的碉堡,跨过重重困难,通过卫星定位然后在位于枫泾高速出入口立交桥下的芦苇丛中跨过近2米多的沟渠找到了碉堡原址,并且与画报中的照片一模一样。缪老师报告的最后赠予大家一句话:“世间无处不文物,处处留意皆学问”。无疑成为本次论坛主题的画龙点睛之笔。
接着第二个报告,是会员杨卫峰的《乡愁是一枚邮票》(邮戳中的金山历史)。从他的一套一等奖邮集《金山的前世今生》开始,通过分类展示,从邮戳上的地名变化、困难时期的信封、趣味邮品等,呈现出金山的历史变迁和发展历程。每一枚邮戳都是一段历史、一段乡愁。
第三个报告是史官云老师的《我对古桥文化的认识》。他通过一页页PPT,讲述他对桥的认识,从对桥的认识、桥的起源、桥形结构、特殊意义的桥等十个方面,告诉我们:对古桥保护任重道远。
论坛最后,山塘乡邦文史和民间文化研究会会长高凤琴在发言:我们研究会旗帜上面鲜明地写着“历史的担当,文化的传承”,这是研究会的宗旨。就本次论坛的主题而言,要倡导的精神便是大家一起来做。在文史传承方面,我们现在有好多即将消失的,或者很有可能面临消失的文化遗存,我们应该关注它、保护它、研究它。其中包括一些文字资料,甚至一些口头的有史料价值的东西。以后每年的论坛,我们应该依靠每位会员的力量,去做一些专题研究,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和时间的累积,我们相信未来一定会硕果累累,而这也是论坛想要达到的最终效果。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