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非公企业工会"自转" 静安推行"市北经验"
2018-5-8 9:35:36发布80次查看
据《劳动报》报道,上海工会改革以来,静安区总工会重点瞄准占区域经济“半边天”的非公企业版块,不仅在市北高新园区试点推行全市第一家高新技术园区的非公企业工会改革,同时大力推行“市北经验”,推动全区非公企业工会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
在静安,楼宇经济、园区经济占主导地位,其中非公企业职工占全区职工总数近九成。如何让游离在工会组织之外的非公企业职工找到工会大家庭?静安区总工会采取分类突破的办法开展组建,不仅先后在辉瑞制药、大金空调、欧莱雅、迅达电梯等世界500强或知名企业成功组建工会,并于近两年先后在5个街道以及市北高新园区、七浦路市场试点建立企业体制外职工入会申请点,对企业外入会的会员企业,采取正向引导和反向倒逼方式推动企业建会。
与此同时,静安区总工会还在市北高新园区试点推行全市第一家高新技术园区的非公企业工会改革,通过工作经费项目化返拨、工会主席岗位津贴、工会工作优秀奖励等手段,加大向非公倾斜力度,着力改变非公企业工会运转难、职工入会难问题。
除了一系列制度外,市北高新园区总工会针对园区内企业建会难这一痛点,采取多方联动分管包干,破解园区企业建会难题。园区总工会排摸园区内企业建会情况之后,根据企业所处平台,制定企业建会明细任务清单,共梳理出园区内建会困难企业96家,分别由园区内的招商服务中心、园区物业公司、“聚能湾”孵化基地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分管包干。针对招商服务中心所覆盖的建会困难企业,招商中心的各大客户经理主动为工会牵线搭桥,在同企业进行业务沟通的同时,向企业进行工会组建宣传,力促建会。对于处于园区物业公司覆盖的企业,则由相关物业公司老总出面洽谈,主动约谈企业法人,了解企业需求,向园区总工会反映沟通情况,随后工会跟进,制定应对方案,针对性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推进企业建会。 据统计,截至目前,市北高新园区已建非公有制企业工会达到283家,占总数的34%;非公有制企业工会会员达10100人,占总数的50.5%。此外,企业外入会人数超过全市入会人数的10%。
另据了解,静安区各街镇总工会也纷纷结合自身特点,挖掘自身资源,寻找非公企业改革“答案”。石门二路街道总工会以服务为宗旨,推动机制建设规范化,破解非公企业工会活力不足的问题。街道总工会充分发挥“独立工会峰会”这一平台,定期开展工作研讨,进行考核评比,有效推动独立工会自转。另外,通过“走访联系制度”,深入非公企业指导工会工作,发现培养工会骨干,提升企业工会自我运转能力。
江宁路街道总工会聚焦餐饮等行业现状,以劳动竞赛的开展为契机,深入宣传、推进体制外入会工作,并且依托“乐宁工社”街道总工会官微,开辟在线入会绿色通道,为职工申请体制外入会提供便利;借助官微平台,通过“在线预约”、“在线报名”等各种形式,不断扩大工会服务职工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在专项经费规定的使用范围内,街道总工会还通过“见面礼”、节日慰问、专项保障等方式,让“两非一无”会员体会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