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区先后出台《关于做亮精致农业,推进农业“接二连三”的实施意见》《金山区关于转方式、调结构,大力推动“第六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并制订了发展“第六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鼓励农民在种植的基础上搞多种经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以及乡村休闲产业,通过产业融合,促进乡村地区发展、农民增收致富。
种草莓并不是稀罕事,但在廊下的贺尔斯草莓学苑,却把种草莓玩出了新花样。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采草莓、吃草莓,看草莓种植生长的全过程,还可以参与体验一系列与“草莓”有关的活动。
比如,了解草莓的“前世今生”、diy 烘焙草莓甜点、品尝草莓养生套餐……同时,草莓学苑还为草莓衍生产品打造了市场运营载体,使草莓产业集生产、研发、加工、销售、观光、采摘、会务、餐饮于一体,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如今,每到周末,都会有几百名家长带孩子来这里参观,品尝美食。“周末带孩子来这里,做一些亲子活动蛮好的。这里手工制作的饼干糖果都特别好吃,每次过来都会买一些回家。”一位家长告诉记者。
通过在产业链上精耕细作,贺尔斯草莓学苑的效益比普通草莓种植合作社要高出许多。“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颗草莓市场上可能买一两元,但是我们通过销售草莓的科普知识、草莓的种植过程以及各种衍生产品,能卖到几十元。”贺尔斯草莓学苑负责人王松介绍道。
贺尔斯草莓学苑是我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生动样本。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推进农村发展农业繁荣的必由之路。
如今,我区已经涌现多个三产融合的成功范本。例如,廊下镇“鑫博海”中央厨房项目,通过生产鲜切净菜、速冻调理食品、生鲜预制半成品、即食果蔬等核心产品,实现各类食品日产30吨、日供12万人用餐,年产值近4亿元左右。
我区还重点打造了枫泾古镇、金山嘴渔村、廊下郊野公园、吕巷农耕文化万亩水果公园4个年接待能力50万人次的农业旅游集聚区。
通过政策扶持、规划引领,金山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动一大批农民增收致富,我区已形成廊下、亭林、金山工业区三个农产品加工集聚区。目前,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有25家,2017年25家农业龙头企业产值达47.2亿元。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未来三年,我区将主要从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三个方面,大力推进农村地区振兴发展。”区农委主任张亚军介绍道,相对而言,上海农业土地总量少、环境承载力低、生产成本高。要在农业资源有限的“狭小空间”内“以小博大”,需要我们探索实践“精致”农业。要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加大“三品一标”认证,着力提高绿色、有机认证。
此外,要提高农业设施水平、科技水平并强化农业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实现农产品销售品牌化、订单化,聚焦“优质稻米、绿色蔬菜、名优瓜果、特种养殖”四大主导产业,筛选优质产品,精准定位客户群,通过品牌打造、订单销售等手段,走具有金山特色的高端精品发展之路。
除了做精一产,也要做强二产。下一步,我区将以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为重点,扶持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的农业龙头企业,打造具有金山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体系。同时加强政策倾斜,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尤其是重点龙头企业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进一步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最后要做活三产。据了解,近年来我区以农业发展为依托,形成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休闲农业旅游资源,但总体点散面广,资源整合、能级提升方面还需做文章。下一步,我区将利用好农业资源和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体育、科技、教育、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农业休闲旅游集聚区,创建一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园区(企业),打响金山农业休闲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