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探索实践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胡云燕工作室开展说课反思和课题指导教研活动
2018-5-7 0:00:00发布83次查看
胡云燕高级教师指导工作室于4月24日下午在曹杨职校4306室进行教研活动,参与教师主要是工作室学员。此次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唐文婷老师说课反思和其区级课题结题指导。
首先,针对上次题为《基于情景化信息化的医教融合的教学实践》的说课,进行深度反思。唐老师提起专家曾对此次说课的主题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她能在日常教学中基于自己“言语康复”的专业背景,积极探索医教融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胡老师也深表认可,认为上次说课准备时将“医教融合”作为关键点,是很好的选择。另外也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认为个别表述不够简洁规范,偏概念化。例如,在学生的能力分析中多次提到“理解能力、言语、躯体动作、仪态”,是否可以直接表述为“服务语言、服务动作、仪态”,而“理解能力”可以不用分析,因为这是所有学习的基础。又如在教学目标中,“a类学生能评价同伴的操作”,这是过程方法,不是教学目标,因此建议修改。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中,“学生能够模仿收取衣物的环节”,要列出具体环节,包括收取衣物的具体动作和语言。经过反思,成员们发现说课看似简单,实则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
教研活动的第二项内容是对唐老师的区级课题《基于微信平台的初职校劳动技能课程信息化教学方法的行动研究——以“中餐服务”课程为例》做结题指导。首先是关于结题报告的格式,胡老师指出结题报告一般分为五个部分,即标题、前言、正文、结尾、附件。其中正文是主体,包括课题的一般情况、研究成果和评价意见,因此要作为重点。课题的一般情况是对课题背景、目标、研究思路、计划完成情况等的阐述。课题的研究成果部分是课题的基本结论、特色和创新之处以及实践应用情况。课题的评价意见,一方面是自我评价,即要根据国内外、所在地区和同类单位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现状,对课题的地位给予正确的定位,并揭示本研究成果的作用及前景;另一方面要请相关专家对本课题进行评价,并对其评价意见进行综述。
通过此次活动,工作室成员对于如何说课和撰写结题报告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大家表示,在将来的教学和科研中,要多实践、多探索,深入钻研,争取成尽快长为专业型教师。
普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