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黄丽春5月4日报道:十九大之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促使教育工作者们深刻思考“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这个课题。作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教师、上海市特级教师,复旦附中名师黄荣华结合20多年来的教学理论和实践,领衔新创了一套“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现代传译课程”。
昨天下午,该课程以现场观摩课的形式在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对外发布。从找一找课桌的中心到画一画对“中”的理解,从几千前的祖先画下旗帜图形表示“中”的意思,到唐代张说“中国有圣人,感和气,飞来飞来”的诗歌,青年教师潘蕴玉深入浅出地向一年级学生传递了关于“中”的字之象、诗之声,这个“中”字正是该课程的第一单元。
图片说明: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现场观摩课
那么,何谓“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现代传译课程”?在黄荣华看来,要落实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就要研究中华文明体中那些支持其超稳定性特征的优秀基因,探索这些秀基因有怎样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各自有怎样的活性力量,相互间有怎样的关联方式,然后绘制出可进行现代转译与传播的优秀基因图谱。在传统文化教育领域深耕细作多年的黄荣华组建团队,提出了“优秀基因”“现代传译”的核心理念。今年3月,《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现代传译课程》小学卷(1-6册)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图片说明:《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现代传译课程》小学卷(1-6册)
据了解,该课程提炼了“中、华、大、地、诗、书、礼、乐、仁、义、智、信、亲、师、友、学、汉、唐、文、史、日、月、江、河、儒、墨、道、法、神、龙、圣、国、忠、孝、廉、耻、修、齐、治、平、阴、阳、五、行、天、人、合、一”48个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点,并用6个符合儿童认知的板块对优秀基因点进行现代阐释。
记者注意到,这48个基因点分为适应不同学段的六个层级,具有鲜明的课程分级特征。“字之象”追根溯源,描述基因点汉字的本义和在本课程中体现出来的核心意义;“诗之声”初始基因,精选最能阐释该基因点的古诗进行解读;“文之韵”理的雏形,讲解该基因点的一段或两段(篇)古文;“事之理”理的认知,讲述一两个故事,以事例呈现这一基因点在生活大事方面的形态;“人之情”生命体验,选取这一基因点在日常生活中“人之常情”的表现;“文化点醒”最终觉醒,将“字、诗、文、事、情、理”熔铸一体做联结阐释,实现古今联通、现代“传译”,让当代儿童更好地认识、理解、欣赏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之处。
图片说明:黄荣华解读课程理念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课程还创新性地发掘了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内在关联。如“中”“华”“大”“地”“汉”“唐”“文”“史”这几个基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之间的内在关联——像汉唐那样强大,成为可视世界的中心,而自信、自豪地称自己居住之地为“中国”。黄荣华表示,期待通过对这种关联的融入,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做到“古今联通”、实现“古今对接”,激活基因,激动慧根,激发灵智,将“传统文化”知识变为“我”作为一个现代生命体前行需要的知识,让其“活”在“我”的心中,助推“我”前行。
据悉,该课程目前已在上海、江苏、浙江、山西、江西、河南等地多所实验学校进行试点教学,继课程配套教材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之后,指导教师授课的相关教师用书和培训课程也将陆续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