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宝山新闻

这支“突击队”总是出现在“急难险”任务中

2018-5-4 0:00:00发布82次查看

  今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举行。在团市委牵头组织下,博览会志愿者招募近日启动,计划招募2500名“靠得住、拉得出、干得漂亮”的志愿者。团市委表示,招募、培训等工作将有条不紊举行,确保顺利完成各项工作。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北横通道重要配套工程建设、数以千计的黑臭河道整治等,这些本市重大项目和工程的背后,都活跃着青年的身影。近年来,在团市委和各级团组织引领下,一支支“青年突击队”在全市“急、难、险、重、新”任务中发挥生力军作用,在量大面广的基层社会治理和社区服务中吹响青春号角,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当好城市的奋斗者。

  往一线去,参与城市建设

  北横通道项目是十三五期间上海市重大工程,北横通道天目路高架位于其核心区域,周边紧邻高架路、居民小区和商用办公楼。“在这里施工谈何容易。”上海建工北横通道天目路高架项目经理余伟心中有些没底。为了实现既定建设目标,2016年起该项目就成立了青年突击队。

  为了不影响周边区域第二天早高峰的交通运行,突击队成员变成了“夜猫子”,所有施工都在深夜11点到次日凌晨5点进行。“每次大型设备进场都很费力,仅机械设备准备工作就要花费4个小时,因此正常施工只有短短的2个小时。”余伟说,他们与周边居民区的居委干部建立微信群,倘若当天夜里施工,提前告知居委干部,让他们转告居民,以取得谅解。夜以继日的努力没有白费,中兴路下匝道仅用近半年就实现通车,通车当天老百姓都拍手叫好。

  各级团组织引领青年到一线去,争做建设全球卓越城市的突击队。近年来,全市2万余支这样的青年突击队踊跃投入自贸区建设、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五违四必”和城乡中小河道综合整治等重点工程,为城市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从2016年11月起,本市开展城乡中小河道综合整治工作,青年突击队应运而生。每当整治工作遇到难点瓶颈时,他们出现在第一线。一次,松江区庄浜黑臭河道整治施工范围内发现天然气管网的保护界碑,正当施工人员束手无策时,青年突击队第一时间组织天然气管网公司工作人员和专家,顶着40度高温赶赴现场勘察,三方会诊,研究保护管网的措施方案,确保天然气管网安全。

通过综合整治后,金山区太平港、宝山区向阳河、青浦区康家桥港等一批河道初见成效,从原来的黑臭河道转变为市民乐于闲庭信步的好去处,公众满意度均在90%以上。

  往社区走,融入社会治理

  人们印象中,大都市似乎躲不过这样的“社区怪圈”:小区里常活跃着老年人身影,而年轻人难见踪影。各级团组织鼓励青年“往社区走”,争做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生力军。社区里的年轻人,渐渐多了起来。

  前两年,静安区芷江西路街道18个居委会陆续来了许多年轻的新面孔。他们中有刚走出校门的“90后”,有被居民区公推直选的青年领袖,也有多年工作经验的“80后”老新人,他们走出家门,一起为社区治理出谋划策。在静安区14个街镇,这样的“青春社区”正在形成。

  “80后”青年张慧民在一家咨询类公司工作,阳城贵都小区“青春社区”组织的每次活动,他几乎都不落下,活动能力很强的他成了小区“名人”。2016年9月,小区业委会改选,经业主投票,他成了业委会中不可多见的年轻成员。停车问题一直困扰小区,逆向行驶的车主们常为道路阻塞而争吵。张慧民等人提出将小区行车道设为单向行驶道。起初,车主不习惯,仍然违规。张慧民发动社区里的年轻人当志愿者,7点左右轮流站岗,在出行高峰时段维持小区秩序。一段时间后,小区车主形成了单向行驶习惯,宁可开车绕道也要保持小区正常的行车秩序。

  像小张这样的年轻人,在社区中还有许多。参与业委会建设,成为共青团鼓励青年“往社区走”的重要抓手。在本市不少社区,随着“青年议事会”、“青春社区”、“青闵君”工作坊等项目开展,青年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更加多元。团市委表示,将挖掘一批知青年、懂青年、爱青年的“社区达人”,引入青年社会组织、驻区企事业单位力量,共同服务社区。

  网上开阵地,对接青年需求

  凝聚青年,要靠先进思想引领,也要靠实实在在的服务实现。如今的青年生活在互联网社会,共青团工作做得好不好,用户体验是衡量的重要标准。

  自2015年11月,上海启动群团改革试点以来,团的领导机关进一步“扁平化”,团市委内设部门精简25%,精简的机关编制下沉到青年集中、工作薄弱的基层。同时带来的转变还有工作机制和理念的变化。

  “国学达人挑战赛报名一放出来,因报名人数太多,后台挤爆了,造成网络堵塞。”团市委少先队工作部负责人说,网络力量很强大,最后系统经过升级才满足了大家的热情。国学达人挑战赛报名的平台,正是2016年4月起团市委打造的“青春上海act+”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接入,聚焦和满足青年对公益、社交、亲子等活动的需求。

  改革后,不少基层团组织的干事颇有共鸣:以前都是自己拍脑袋想活动,现在网络有了互动,更能摸准青年需求,大家工作做得更有劲了。

  从数字上看,扁平化的互联网平台凝聚和服务了不少青年人群。目前,上海共青团新媒体联盟各团属新媒体粉丝总量已达600余万。团市委官方微信公众号“青春上海”粉丝数增长到150万+,2017年全年微信总阅读数2723万人次。

  各级团组织调节“生物钟”,将以往服务模式从8小时机关模式,切换为24小时在线模式。工作节奏较以往有了很大改变,但强调“用户体验”后,团组织更加接地气了。在网上共青团项目专员刘芳看来,“互联网思维”强调问题导向,群团改革后,工作思路围绕青年需求走,凝聚服务青年,这亦是改革之本。


宝山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